书接前文,上周末发的《一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经过分享》,同事让我谈一下治疗思路,今天我就谈一谈我在该例疾病治疗时的选穴思路。
周围性面瘫治疗,早期治疗原则大家都很熟悉。本病愈后及好转的关键点就在于及早的针刺治疗,这点是我跟师临床的时候所得之认识。早期浅刺少针,或者针刺健侧(郑魁山先生经验是发病三天以内针刺健侧,三天以后针刺患侧)。郑氏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面神经变性,预防后遗症发生,缩短临床治愈时间。早期选穴可用下关、风池、翳风,远端可取合谷、中渚、外关等穴,手法轻柔,浅刺。
而本案中,我是后期接诊,对于中途接诊的病人,我会在前几次尽量按照前医治疗方式(前提是前医治疗已经见效),而后慢慢调整方案,按照我的思路治疗,我认为这样可以给人体一个接受的空间,慢慢让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算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吧。
为何远端选用了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是因为患者体型微胖,面色黑,舌苔白腻,脉沉。有中焦痰湿内阻之象,且阳明经经过面部,远端选取阳明经穴位,中脘可以调理中焦脾胃,神阙乃“阳居阴位,为后天之气舍”,艾灸此穴有运转变化之意,关元为“阴阳交关之处”,久病我常取此穴。
偶用电针,是想借此兴奋一下面神经,但后来我发现该患者出现嘴角的轻微抽搐,我担心出现面肌痉挛,随即停止电针使用,在后期的治疗中未再予以使用。
使用周楣声先生之“阳光普照”,周氏认为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多种疾病均可在以心俞为中心的这一区域出现阳性反应穴,故而取之。
颈部风池及风池下1.5寸处针刺并使用电针,乃高维滨教授之经验,用于头项部疾病的治疗。
之所以在眼泪外溢这个症状中使用了张缙教授的经验,是因为他的医案中收录了一例“冷泪之后”的医案,治疗思路清晰明白,各位看官可自行搜索查看。肝血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两虚均可使泪液不受约束而眼泪长流。
最后能治愈此例患者,一是患者对我的极大信任,二是在治疗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查询资料,参考名家经验,多请教同道。
人丑多读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欢迎转发,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参考文章:
一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经过分享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kfal/1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