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解读宋彩虹老师和她的ldquo三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也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

三伏天“灸疗”,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年三伏灸时间

1、伏前培元灸(1)时间:年7月2日-年7月11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天灸一次

2、初伏灸(1)时间:年7月12日-年7月21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天灸次

3、中伏灸(1)时间:年7月22日-年8月1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天灸一次

4、末伏灸(1)时间: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次

5、伏后加强灸(1)时间:年8月21日-年8月30日

(2)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3)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说明:艾灸的频率,没有那么固定。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总体上只要没有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疼等上火的症状,或者没有出现灸后更加乏力的情况就可以连续灸,明显寒湿体质的人可以趁三伏之时多灸几次。

专家介绍

宋彩虹

长春中医药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宋彩虹,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针刺与灸法(雷火灸)相结合治疗颈、肩、

腰痛等各种疼痛、过敏性鼻炎、重度感冒、面

瘫及面瘫后遗症、盆腔积液、不孕不育、子宫

肌瘤、痛经、脾胃虚寒、风湿、干眼症、假性

近视、小儿遗尿、小儿厌食等各种亚健康调理。

风、中风后遗症、失眠、头痛、抑郁症、肥胖

症、脏腑调理等。

诊室: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编辑

信息中心

传统之家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kfal/16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