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facialparalysis)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喎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最常见于贝尔麻痹(Bellpalsy)。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正如《灵枢o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主症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为风热证。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疗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 (2)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 (3)电针法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恢复期。 (4)穴位贴敷法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2.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3.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氏面瘫),预后较差。如三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皮下套管针(即原来的新型浮针)。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该疗法取效快捷确切,安全,且能取得高效益、高回报。皮下套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特色:简便、安全、速效、无痛。适应症:各型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肩周炎、多种关节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炎、胃痛、胆襄炎、痛经、妇科炎症、慢性阑尾炎、乳腺炎、带状性疱疹、各种结石疼痛,癌症疼痛等。
电火针疗法:利用电来加热针体,定点准确,深浅可精确调整,进针出针快速,解决了传统火针“稳、准、快”难于熟练掌握的难题,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操作技巧并能熟练应用,有传统火针操作经验的学习电火针操作后更是如鱼得水、锦上添花,治疗疾病的效率比传统火针快10倍以上。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主治病症: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疾病、妇科、男科疾病等。优点:易学易会、适应症广泛、深浅可控,定位准确、经济、高效、自然疗法,无副作用。
:年10月21日—22日
:广西南宁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kfal/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