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已经成为了困扰现代人的一大疾病。很多人都认为颈椎病是由于职业原因所造成的,其实在颈椎病患者中,也不乏一些中老年人群。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又或者是年轻时不经意地扭伤,都为日后颈椎病的到来埋下了“伏笔”。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主人公的经历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巧治颈椎病吧!
中国有句俗话叫“抓两头、带中间”,其实养生也是这样,把头和脚给锻炼好了,全身经络畅通、气血无阻,病从何来?
病房里收治了一名老军人,是一位84岁的老太太,患颈椎病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老太太在描述病情时说,现在不仅脖子疼,而且整晚失眠。脖子稍微一动,整个脑袋就开始眩晕。老太太倾诉过病情后,痛苦地说:“枪林弹雨都过了,没把脑袋交给敌人,没想到现在要交给颈椎病了。”
我在用手检查老太太的颈部时,发现她的颈部生理弯曲已经消失,有压痛感,并且颈部还有条索状物。
我告诉她要经常做做按摩,但有一点要强调,那就是按摩时不能光按摩脖子,还要按摩头和脚。头上的百会和脚上的太冲、涌泉都不能少,用自己拇指的指腹,每天按揉3次,每次下。老太太听了很奇怪,说:“我以前经常做按摩,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太理想。但我这颈椎病跟头、脚有啥关系?”
老太太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照着我说的做了。
一周后,老太太专门到病房里找到我,惊喜地说:“王大夫,我按照你教我的,让人连着给按摩了三天,一天一个样儿。第一天晚上我就感觉身上有点热,晚上睡得特别香,第三天就能翻身了。我可是十几年了都是侧着睡的,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
其实,颈椎病是神经科一种最为常见的病,可以导致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手臂酸麻等。虽然常见,许多人治疗后疼痛并没有缓解。中医认为,颈部“上承头部、下启躯干”,可以说是人身体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枢纽。它的作用就像是长江三峡一样,要是三峡总是把闸门关闭,那下游的河就干了,田地就旱了。颈椎病也是一样,由于颈部气血运行不畅,头部无法得到充足的给养,因此许多颈椎病人不仅脖子疼,还会出现头晕、失眠甚至面瘫等,可以说是麻烦不断。
事实上,中医认为颈椎病属“痹证”的范畴,多是由于颈部活动频繁、年龄增长、肝肾亏虚、反复劳损、风寒湿邪入侵等原因导致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通俗地讲,颈椎病虽然表现症状主要在颈部,但在治疗上不能仅仅着眼于颈部疼痛的部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体观念,除了治疗颈肩部疼痛部位外,更应当把经络、脏腑、气血作为一个整体来调理。
治疗时,除了要推拿颈部的风池、风府等穴位外,最好还要进行全身的调理,尤其是头部和足部的按摩。在《黄帝内经》的《灵枢?终始》中提到一句话,“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意思是说,有很多病,虽然表现症状在这个部位,但是病根儿却不一定就在那里。就好像“刻舟求剑”一样,不能因为剑是从船头掉下去的,就在船头上刻个记号,那是永远捞不到剑的。
虽然中医整体调理的大道理明白了,但是单从颈椎病上来讲,为什么非要多按摩头和脚呢?
有两句中医理论很重要,“头为诸阳之会,足为诸阴之会”,意思是说,头是阳气聚集的所在,足底是阴气聚集之所。因此,在按摩颈部后,再按摩头部和足部的多处要穴,可以促进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从而加速气血运行,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其实,我们的脖子就像生活中常见的桥一样,本来桥比较窄,走的人也少,但是后来有人把桥给加宽了,但知道的人还比较少,只有告诉桥两头的人,桥已经加宽了,那么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才会多起来,桥两头也相应会热闹很多。
其实,生活和治病不是一个道理吗?
就像我年轻的时候和一个朋友到山中留宿,我们生了一堆火,分睡在两边,半夜两人都给冻醒了。后来我们就想个办法,生了两堆火,我们睡在中间,夜里再也没有冻醒。因为,两堆火虽然有间隔,但中间肯定是热的。中国有句俗话叫“抓两头、带中间”,其实养生也是这样,把头和脚给锻炼好了,全身经络畅通、气血无阻,病从何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