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转载分析银魂精神内核及人物塑造

谈银魂这部作品,首先要知道,银魂到底在讲什么呢?

有人说是无节操搞笑恶搞日常,有人说很热血。其实银魂讲的就是生活,或者说,是那个时代武士的战斗和生活。

从名字就可以知道,银魂讲的是作为拥有自己武士道精神的银时之魂,其主题永远无法脱离“武士道”。何谓武士道?这个一会儿再讨论。

最近总有各种帖子在讨论银魂的质量是否下降了,谁谁谁洗白了不爱了,故事是不是为虐而虐等等;这些我后面会谈到。从一部娱乐作品的角度来看,确实,它的娱乐性没有以前强了。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其实这是这部作品想要走上较为严肃的道路的必然选择。

空知猩猩绝对是野心勃勃的。他想做的不仅是一部有趣的作品,他想做的是披着恶搞和现代外壳的历史反映。动漫到底在艺术上是个什么地位?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部好的动漫作品是只需要有完整的精神还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需要有深刻的内涵还是还是娱乐大家?如果只是后者的话,银魂后期确实越来越严肃;但是引用《冰与火之歌》里的一句话:生活不比歌谣,有朝一日你可能会大失所望。所以,如果你觉得银魂后面不逗了,虐了,再无日常了,这就是生活,让人大失所望。

所以,说银魂是大人看的动漫,不是指里面的黄段子,而是指银魂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残酷的故事。

隐藏在日常得如同我们平时生活里的残酷故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银魂动画里的一首op,也就是第二首op《遥远的气味》(原谅输入法打不出日语)。DOES很燃,很多op很好听,但在我看来,《遥远的气味》是最“银魂”的。特别是最后一句,直接说翻译吧,“啊啊,拖着泥泞沉重的心,只要身体强悍就没问题了,今天也微笑着面对吧。”

啧,太他妈银魂了。

银魂想要表达的,其实就是这种既悲凉又积极的态度。从银时身上就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他大概是那种看起来洒脱其实没法放下、只好全部背负起来往前走,即使肩上有山压着也硬扛起来步履蹒跚往前走的人吧。到时候谈到银时的时候会具体分析。

要理解银魂在说什么的话,首先得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说过猩猩的野心应该很大,他绝不满足于做普通搞笑的作品。具体的历史这里不谈了,谈谈日本人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

这里推荐一本讲日本武士道的书,不是老美写的《菊与刀》,是日本人新渡户稻造写的名字很简单粗暴的《武士道》。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相比对父母服从的“孝”来说,“忠”在武士道中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武士道认为,由于国家是先于个人存在的,个人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及其中的一份子而诞生出来的,因而个人就应该为国家,或者为它的合法的掌权者,去生去死(《武士道》P62)。从这些地方看,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讲求绝对“忠君”的,还提到如果你的谏言不被主君采纳,那么你只能尽可能劝说而不能谋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啦,猩猩所要宣扬的武士道,其实并不是传统的武士道;他所宣扬的东西本身就包含了叛逆的元素。

所以银魂这么叛逆,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东西?他想表达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所谓“忠君”其实是很封建的思想,国家成立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人民让渡出的自然权利所集合而成的共同体;然而在江户末,人人都崇尚“忠君”的时代,银时的想法无疑是叛逆的;猩猩所想传达给我们的,无疑是普通人心中的“民主”。

为什么银时不想再参加攘夷战争?或者桂为什么继续攘夷(或者说是倒幕)?高杉毁灭世界、辰马选择曲线救国,他们的选择都与当时的武士道精神格格不入。作为银魂的男主角,坂田银时是所有人中最纠结、最不知所措的人,即使是看起来如废柴大叔一般什么都不在乎,然而却背负了太多太多,明明说了太多要遗忘过去又舍不得扔下,明明逃也似的离开了过去的伙伴却还是要建立新的羁绊。

所以说《银魂》这部作品,猩猩想把它做成比其他娱乐性漫画更加深刻的东西。他不仅仅只是想讲好一个故事,他还想讲好一个时代,塑造一种精神,刻画一群人,描绘一个未来。

先谈谈人物性格塑造吧。漫画动画(以后简称动漫)的通病是人物性格塑造普遍空洞,不仅仅是配角,主角也是。让我们想想,为什么有人会说人设崩了?难道说人物设定是应该从头到尾都不变的、人物性格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面或者几个空洞的设定?表现出人物性格中的两面性时为什么总有人说洗白谁谁而不是这个人物本身就有其两面性?

这就要谈到动漫与其他通俗艺术形式的区别。在这里对比一下西方奇幻,依然拿《冰与火之歌》这部作品作比较,同为通俗艺术,为何《冰与火之歌》人物性格多面性为人称道,而《银魂》反而冒出了不少洗白论?

首先我们谈谈坂田银时这个人。说实话,银时的性格塑造算是很丰满的。无论是废柴大叔的性格还是热血起来想要守护一切的性格,猩猩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表现银时,即使后来主角光环过胜开嘴遁等等,但不得不说,银时的性格是有血有肉的,这也让人感到亲切,如同我们身边每个挣扎于生活的人。他的痛苦我们也能了解,他所背负的观者能够体会。但是银魂不算是群像式的描写作品,所以在塑造银时的同时,猩猩牺牲了很多配角人物,即使他们在推进剧情的过程中很重要。这是必然的,因为银魂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挺庞大的设定,要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不可能顾及所有角色的塑造。但这也给了人一个错觉,即,银魂仅仅是在讲故事,烘托银时作为主角的人物性格,其他人若是表现出与前期设定不符合的特性即为崩坏。

纵观多数动漫,故事讲得好,人物却苍白的作品比比皆是;这跟动漫的受众有关。在日本,工作党是不好意思光明正大的买jump的,他们很避讳被称为“动漫宅”,认为这个词语主要给人的印象是家里蹲,也就是与宅十四类似的形象。大学党要好一些,但是处于少年与成人的过渡阶段,很快将要踏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开始慢慢放弃这类的形象。所以jump针对的人群就像其杂志名和关键字一样,少年,友情,努力和胜利——也就是受众年龄段偏低龄。当然jump的作品质量有保证,例如海贼讲的故事绝对是非常棒;但是因为友情努力胜利还有销量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作品人物性格都非常苍白。不仅仅是jump,多数动漫都注重世界观设定和故事,但人物的性格从来就可以用某些形容词定义,比如傲娇的傲娇到底,中二的中二到死;几个形容词便可以定义一个人物。

但问我们身边,有人是可以用几个形容词就直接定义出来的吗?

曾经我看动漫的时候也习惯这样苍白的角色定义,看银魂的时候也觉得“嗯,这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嘛”。但是当真正进入后期的主线篇的时候,我自省,这是因为我还没有把银魂当做一部稍稍严肃一些的动漫,还在以前的思维定式之中。

有人若是看过小说《冰与火之歌》或者美剧《权力的游戏》,就会发现,前三卷塑造的一个完全人渣的人(例如弑君乱伦的詹姆)第四卷却表现出其自己的精神而成为了整部作品人气最高的人之一;小恶魔一个侏儒,他救过人也杀过无辜的人,一个灰色的人物,却赢得了最高的人气。说到底,年纪太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所有人都是灰色的,现实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非黑即白;较为成熟的人可以理解人物,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银魂当做需要其理解的一部稍有些严肃成分的作品。说实话,我初看主线的时候也觉得,靠,这人怎么不中二了,等等。但是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动漫人物的性格只需要符合开始的人设就可以了,讲好故事就可以了;说到底,是没把银魂当做给大人看的东西。

讲一个不错的故事只需要看着爽,中国的网文、很多日漫都是如此;但是想要做一部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必须有其精神。必须说,猩猩对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不糟,但是也不能说很优秀;他的年龄和经验摆在那里,论积淀论驾驭能力着实还不够。但是至少他在花时间花精力想要表达“银魂”,这种魂就是人物精神,是作品较为深刻的内涵。

说到“魂”,除了银时之外,就必须提到另外两个人物,高杉晋助和吉田松阳。

深,最后高杉把松阳托付给银时和银时拜托高杉不要死,都体现了他们俩的共同性。在学生里面,这两个人也是最叛逆的;桂其实是符合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的,虽然他每天叫着攘夷(实际为倒幕),但是他心中是有“大义”,“义”是武士道精神终极的追求,也就是桂所说的“江户的黎明”。但是高杉和银时所贯彻的精神从来都不是实现所谓大义(因为守护身边人从来都不能说是“大义”),所以他们才会互相说他们俩都是相同的“不成器”。对于银时来说,守护身边的人才是他想做的,但是他也是迷茫的;为什么?我认为,他从没能真正放下什么,虽然一直说着守护身边,江户黎明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但是他的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仅仅只是放下了攘夷战争,但是无论是过去的回忆还是现在的羁绊,他都在无意识地建立更多需要守护的东西,最后变成守护整个江户。所以他是迷茫的,我们一开始以为银时很懂他自己的武士道,但是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明白怎样才能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这也就是银魂开始走主线的原因,他必须找到一个方法更好地守护,而现在所有的办法都指向了同一条路。

不再是传统武士道的忠君,而是他自己的武士道。他想要的,其实是民主。

在这里就必须谈谈高杉。最近吧里有不少说高杉洗白人设崩坏之类,这里必须说一下,还是前面探讨的那个问题,没有人会一直中二下去,没有永恒不变的人设。在高杉不多的出场里,猩猩其实很花心思去刻画这个人物。银魂里的某些人物是非常空洞的,具体就不多说了,但是高杉其实是个丰满的形象,因为在短短的出场中非常有特点的描述,和将军暗杀篇里非常突出地表现高杉与银时的相似性。高杉是推动主线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描写银时的同时也在描写高杉。为什么说高杉和银时相像、他们受松阳的影响最大?这要对高杉所说的“毁灭”进行分析。

初识高杉的时候我也认为这家伙就是个中二,很强,但是中二。然而越看到后面就越觉得奇怪,如果这人真的只是中二,他的手腕也确实不错,脑袋应该说是很好用的。前面说过,猩猩想反映的是历史,作为有强大历史原型的高杉,不会是连自己中二病了那么多年都没好的家伙。最近有人说高杉早已知道虚的事表现得智商太高,我只想说以为他智商低只是错觉。从旧鬼兵队被肃清、被幕府通缉一无所有到发展出一支强大的新鬼兵队,再引发真选组动乱、联合神威等等,他的脑袋应该是很聪明的。再加上他总是在宇宙里,对虚的事情完全不知晓的话,他这么多年是在干嘛?每天跟鬼兵队打乌诺吗。所以这段剧情猩猩把握得确实不太好,但是并不是因为高杉智商问题,而是他的推进太突兀,让人觉得没有铺垫,难以接受。

至于说高杉反派洗白,开始跟银时渐渐统一阵营,对其反驳理由就比较多了。首先,作为受松阳影响最大的、最相似的两个人,他们追求的东西本来就是一样的。懂一些政治的人应该会明白,中国某领导人说过一句话,先要大治,首先要大乱(莫要查水表)。高杉所说的破坏,拙见认为是他想要的是大乱之后的“大治”。由此,高杉想要毁灭虚所创造的世界并不是中二,而是完完全全在表达他的理想,他的武士道,即毁灭专制的世界,创立每个人可以拥有自己武士道,也就是遵循自己心中原则的新世界。这一点跟银时的想法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明确一点,虚并不是松阳;其次要知道天导众的地位到底是怎样的。从已知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天导众控制能源,也就是控制每个星球的命脉;幕府作为傀儡,其实与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不相符的,其宣传的价值观也不是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这就是虚所创造的世界,由恐怖、专制所建立起来的政府,被天导众所支配的地球。

高杉真的是反派吗?他的性格有黑色的一面,是的。他要毁灭这个专制的世界,所以他必须发起战争,战争是残酷的。但是追求一个自由的世界,一个每个人都可以遵循自己心中武士道的世界,这却是站在正派的角度的。第一,跟主角想法不同并不代表是错误的;第二,高杉与银时都承认他们是最相似的两个人,他们互相理解对方的想法,除了选择的道路不同以外,他们都明白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从这点来说,高杉和银时并不是站在不同的阵营。更明白地说,高杉比银时更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人物不是只有一个面,仅有一面的人物实在空洞。

所以高杉想要破坏,我们暂且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要重建,但是现在的江户着实是个“腐朽的世界”,在天导众的淫威下变成了值得破坏的世界。从这一个逻辑分析下去,高杉知道虚的存在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要说高杉是不是中二呢?是中二,不是中二这个人设就彻底崩了。但他的中二不是智商低,而是他从未跟银时说清楚过。他心中存着一点点企求,若是银时当年没有砍下松阳的头,说不定松阳的人格就不会死。这里有人说银高大战不合逻辑,其实并不是。这就是高杉单纯到有一点点中二的表现,他恨银时也恨他自己,恨到解不开心结一定要干一架。就像平常人生气得砸东西一样,明知砸东西没用砸完之后会后悔也还是控制不住要摔要砸,高杉普通孩子的心性就在这里表现出来了。并且他对银时的恨并不仅仅是因为松阳,他还恨银时为什么抛下他就这么离开;毫不留恋地脱藩,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背叛。在我们看来,要是朋友明明说了两肋插刀却自个儿跑了,每个人都会觉得遭到了背叛。所以他对银时的恨是双重的,非得打一顿才治得好。

他中二,是个笨蛋;他觉得大家都能理解他,却不愿意跟大家说清楚。

但必须说,猩猩对剧情的把控确实不是太好,后面交代得不是太清楚,所以才让人产生了这么多疑惑,让人想骂他。高杉的性格分为幼时,攘夷时和现在,这三段每一段都很鲜活,幼时向攘夷时过渡也很顺理成章;但是缺乏了攘夷后与现在性格的过渡,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时间断层。攘夷时高杉其实是不中二的,但现在成天说着“毁灭”这样中二的话;特别是攘夷杉还是在后期才提到的,很容易造成人对高杉“中二”的刻板印象。所以若是不填补这一断层的话,很多事情都没法交代清楚,有人喷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个人没觉得谁谁是反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是跟主角不一样就是反派,也不是跟主角走上同样的路就失去了自身魅力。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即使选择了相同或相反的道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武士道。

各个人物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吗。

总之,坂田银时与高杉晋助两个人就像镜子中相互的映像。发展到后期,两人都在成长,道路也终于重合。银时迷茫于今后的路怎样走,高杉迷茫于目标达成后该如何做。他们的道路重合之后,这样的疑问也终于可以在对方身上得到解答。当初无法想象高杉如果真的毁灭世界后还活着的话,他的路该怎样走——而现在我们心中有了答案。

对后期高杉晋助的分析暂时到此。插点儿题外话,我个人是因为后期高杉表现出更多特质而喜欢他的,前期对高杉有好感基本是因为子安武人的声音。乍一看,高杉初期形象貌似吸引人,毁灭世界变态中二的调。但是说真的,我也看过不少动画漫画,这样的形象不算少见;声优子安的采访也提到,配初期高杉的时候他没有多少感觉,对这个人物没什么好评价。众所周知作为变态专业户的子安配过不知多少变态,对于看动漫少的人来说,中二变态可能确实吸引人,但是对于看了太多的人来说,“中二”,“变态”真的只是“属性”而已,说一个中二病可以列举出一大堆人物来,没什么特色。但是到了将军暗杀篇里,可以听得出来子安真的很用心在配高杉,据说在配音现场眼眶都红了。大概就是像子安在采访里所说的,“希望他能带给我更多乐趣”,高杉终于表现出了作为正常人有血有肉的一面。

最近我也看了不少撕逼帖,无非就是很多人喜欢的是那个中二的高杉纯粹恶的尼桑而不是现在所谓崩坏了他们。尼桑我后期会讲。还是一句,如果你还停留在人物非黑即白、觉得以前纯粹恶纯粹中二变态的人设很棒的话,还是多看看书,多看看身边吧。我身边的一位冰山面瘫真的非常冰山面瘫,可是人家也是会笑的啊。

下面来说松阳老师。说松阳老师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不为过,因为正是有他才能教出银时和高杉这样的学生(假发后面再说),他们才会发展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武士道。松阳是他们的人生导师,也引发这两个人参加攘夷战争。可以说银时和高杉参加战争并不是真的为了“忠君”,即效忠幕府赶走天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夺回松阳,所以才有了高杉说我们两个不如假发和辰马那样优秀;这句话中我们能得到的信息非常多,不是关于剧情的信息,而是关于日本传统价值观以及“银魂”和“高魂”所表达的意义。

在吉田松阳或者说虚的两个人格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松阳的双人格是有隐喻的,“松阳”代表的是民主,“虚”代表的是专制;“松阳”表现的是“教化”,以价值观和尊重去引导人,使他们厘清思绪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原则,而“虚”则用恐怖和力量统治人,天导众也是如此,控制能源,进而控制每个政权。这个人物实在是太重要,所以空知前期一直没有具体刻画这个人物,出现的总是下巴,应该是没有想好到底怎样表现这个人。十年来空知其实是在进步的,至少他想把这个故事好好展开并且贯彻他的一套价值观;虽然剧情的把控还是差点火候,但是某些细节已经可以表现出来他开始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描写一个人为好;后面谈到一些女性人物的时候再具体说。

所以空知选择了后期再表现松阳,等到银时的原则已基本体现、高杉的目的也基本显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松阳在他们的人生里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也由于松阳在高杉和银时心里刻下的痕迹太过深重,所以说高杉能够察觉到“虚”的存在,也是合乎情理的。银时一直住在歌舞伎町,不问世事,所以不知道才是正常的。但是高杉混迹宇宙,跟春雨打了不少交道,跟各种组织也一定有联络或者刺探过情报,何况他如此在意松阳。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是高杉真表现出一副“为你中二了这么多年你居然没死”的样子,那才真的是太傻了。

要明白银时与高杉对着虚的反应,首先要明确,虚和松阳绝对不是一个人。不少人似乎还在把虚和松阳统一起来,质问空知为什么松阳活着高杉还要毁灭世界;前面已经说过,松阳和虚完全是分离的两个人格,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行事方式,即使共用一具身体,也完全等同于两个不同的人。

而松阳教给他们的东西,除了剑术,最重要的是自由的价值观,由其往其愿意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松阳被当时他收了高杉和桂做弟子的那个地方(其实应该是各个地方)的人排斥,因为这与日本传统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这样的思想宣传出去流行起来,那么革命是必然的,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这里说一下日本幕府时代所推崇的思想。其实日本与中国是非常相似的两个国家,说到武士道精神的渊源,孔孟之道和王阳明的思想是重要的引用和参照。五伦之道、服从、忠义、礼,都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家的共通之处;区别就在中国传统思想更加强调“孝”,而武士道更强调“忠”。每个时代政府所推崇的思想想达到的都是同样的目的,即维稳。在当时的社会基础之上,维护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幕府存在的思想基石。

由此可见,松阳的学说对于幕府的冲击有多大。这就是为什么他去了哪里都不受当地武士阶级的欢迎,因为松阳的思想动摇了他们作为高人一等的阶级基础。并且由于幕府时期的特殊性,松阳也并没有教导学生究竟应该效忠将军还是天皇(可以联想一下日本历史中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之事),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未想过去“效忠”某个神明偶像。

然而虚则是绝对维护傀儡政权以高压政策统治人民的,首先来看天导众这个组织。天导众本是各星球联合起来互相牵制防止掠夺能源的组织,但是当此组织强大之后便脱离了原本宗旨的束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若是权力没有监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一党......咳,扯远了(不想搞个大新闻)。虚所创造的世界是跟松阳的理念完全违背的,遵循这个世界规则的天导众、幕府、天人以及其他恪守这些教条的人们杀死了松阳,因为松阳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所以疯狂的高杉想要毁掉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所认同的价值观夺走了他的老师,他要摧毁这样的观念,与这个世界抗争。而银时也在以自己方式贯彻松阳的理念,不如说他也在无形地破坏着这个世界,因为支撑这个世界的传统武士道是他不认同的东西,他效忠的是他的内心——他让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理念,他带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思想上摧毁这个世界。

这里说松阳主要是谈他对学生们的影响,因为空知着墨太少所以不谈性格塑造。但是刻画松阳的作用在于交代“银魂”的渊源,交代世界观的思想基础。至少从寥寥几笔里面,我们可以窥见松阳作为银魂渊源的绰约风采。

下面来说说桂。

前面说桂受松阳的影响不像高杉和银时那样大,阐释一下。桂是个非常有特点的人,空知在他身上花的笔墨也不少。平常作为搞笑担当,桂一出来总是爆笑的场景,让人都产生了他脑袋到底是拿什么做的疑问。但是每当我们都以为桂就这么下去了之时,又有让他表达自己理念的场景,这个时候又会觉得他的脑袋其实非常清醒。从漫画动画后期看来,桂是从头到尾都非常清醒的一个人,看似天然呆的外表下面隐藏的是一颗执著的心。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的初步目标形成得太早,所以说与其他两个人相比他所受影响小些;这些特质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既然要谈论性格塑造,我们首先要明确桂与其他人的区别。与高杉和银时相反地,桂代表的是传统的武士道,但是他对正统武士道的理解显然比愚忠于幕府的人深刻许多。前面说过,传统武士道非常讲究“忠”,但先于忠的是“义理”,狭义的解释即“正义的道理”。普通武士只能做到忠,但桂看见了“忠”的本质,为何要忠?因为统治者应代表“义理”,当其已经背离它存在的初衷之时,武士应该追求更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效忠于腐败的幕府。

我们谈桂的性格塑造,应该明确的是空知想要突出的是什么。漫画通过不少篇幅表现了桂的领导能力和银时高杉是不一样的;相比银时高杉这种个人更加突出(包括鬼兵队也是以高杉的个人特色著称)的领导者,桂更偏向于“将才”。在桂的性格塑造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让人忽略他的个人才能的统领才能。这是他幼年经历所赐予他的,苦难的童年让他知道要“忍”,只有成为最胆小的人,才能在勇敢的队友背后支撑好整支军队;说小了是振兴桂家,说大了是撑到江户的黎明。

正因如此,他谨小慎微,明明个人能力很强,却宁愿被人称为逃跑的小太郎也不愿意因为不值得的原因损耗己方战斗力。他心思缜密,能从各种各样的监狱里跑出来,永远带着各种道具。他的领导方式也是很好地对性格的表现,我们看在监狱里,银时降服杀人鲸完全是靠个人魅力,但是放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桂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方式,即在短时间里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给人以希望,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组织形式,说明桂的性格在日常脱线之外是非常现实的,这也是他能集结起一群攘夷志士的原因。卧底真选组也是这样,迅速在真选组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借助真选组的手铲除攘夷志士中不合作者和煽动者,并且借机差点干掉终哥(本为敌对阵营,所以没什么好黑),桂缜密的心思、巧妙的手段可见一斑。在看银魂初期的时候,大概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这么一个脱线的人可以领导这么多攘夷志士,那个时候空知确实是缺少对桂另一面的塑造,让人感觉脱线桂与严肃桂之间有太大的割裂;但是在后期,空知加大了对桂的表现力度,才让人觉得这个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把日常人格和主线人格合二为一。

值得一提的是,桂的天然呆总是掩盖了他切开都是黑的属性。除了对待终哥的腹黑,我们也可以往深处想,其实他对他所领导的攘夷志士也是忽悠了不少。前面说过,大部分武士对于武士道的理解还停留在“忠”上,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桂所说的“江户的黎明”?应该是不理解的,因为他们服从于桂的领导,桂是标杆,他所说的“攘夷”就是他们所做的攘夷。但是桂的行为还是不是攘夷?显然已经不是了,桂的行动目的早就不是把天人赶出地球,而是倒幕。但是他们依然被称为攘夷志士,旗号依然是攘夷,是因为桂知道,要向这群人说明义大于实在太困难,并且对大部分人的价值观是过大的冲击,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所以他选择了依然用攘夷的旗号,瞒下他的政治目的,以保全这支队伍。他深知队伍内部不能乱,所以即使是采取其他手段,也必须维护队伍的稳定。由此看来,无论对内对外,桂都是个聪明人。

说桂是将才,与他类似的还有近藤。白夜叉是旗帜,鬼兵队总督是火把,桂浜之龙是堡垒,但是狂乱贵公子才是弥合内部矛盾、掌控战局的领导者,四个人缺一不可。相对应的,真选组也是相似的结构,土方是头脑,总悟是被大家信任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没有近藤,真选组将会是一盘散沙。这些后期再说,仅说桂的话,最好的表现不需要太多,只需要那句“不是桂,是假发”就可以。

再谈谈一些细节,其实有时候,大段的篇幅的表现力还不如一些细节。例如在几松拉面店里的心理活动,表现桂其实不愿意牵涉平民(此文秉承银魂无cp的原则),还有在卧底真选组里提到没打赢终哥找的一堆有趣的借口,最后一句“口腔里的脓疮”,体现了桂不是随时都能承认自己不如谁,有点小小的骄傲,并且生活相对比较清贫(也包括在各种地方打工)等等,这些小细节反而比很多大长篇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毕竟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也是由各种小片段构成的,不同人的性格也在各种细节中体现出来。

在决战烙阳篇里,我们看到了身为狂乱贵公子的桂的实际战力,对这个人物也有了新的认识。从傻呆呆的单面人物到有血有肉的多面人物,桂总在给我们惊喜。桂的转变的接受度比另外几位表现出其他性格的人物要高。也是因为桂总是在日常篇出现。说到底,很多人不接受其他人的所谓“洗白”,是因为出场少和不由自主的区别对待,也就是看桂的时候把其当做身边的、普通人也可能出现的性格,而把太少出场的其他人当做了完完全全二次元的人物;这种割裂地对待说到底就是没思考太多。其实无论是看漫画还是看书,多思考总比不思考的好。也许你会想多,也许你与作者的想法不同;但是思考这种东西,本来就不一定非得按照作者的想法,因为作品是有生命的,人的大脑是活着的,解读也是后结构式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标题取做,因为的的确确仅是观感,但是也的的确确是对作品的生命、对在二次元活着的人物的尊重。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327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