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nbs

上医网访谈预告:

访谈主题:

如何用三伏贴治病?『张必萌』谈三伏贴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访谈嘉宾:

张必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针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访谈时间:

-06-18(周三)19:30-21:40

访谈内容:

三伏贴是根据冬病夏治理论发展出的治病方法。那么三伏贴的治病原理是怎样的呢?如何选择贴敷时间呢?三伏贴都能起到何种疗效呢?对哪些疾病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呢?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该如何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来使用呢?本期访谈特邀张必萌医师,跟您谈谈三伏贴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嘉宾简介:

张必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针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尤其擅长颈肩腰腿痛、膝骨关节炎、偏头痛、周围性面瘫、原发性痛经、失眠、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诊治。

我的中医之路

带着好奇步入中医殿堂

 我是偶然学习中医的,刚开始我对中医强调的“阴平阳秘”理论有些不解,觉得这好像与从小到大所学的唯物主义思想有点矛盾。“这样怎么可能治得好病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中医的知识殿堂。大一时和老师一起上临床接触大量实际病例,看着带教老师使用一根小小的银针解决了临床上的许多问题,甚至很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无疑对我刚进学校时的疑惑做出了最好的解答,使我逐渐了解、接受了中医。

妙析中西医区别

  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从治疗患者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我对中医的态度从最初的怀疑到接受,最后到了深深的热爱。谈到中西医之间的区别,打个比方,就好像在聚集在一个房间的人群中混有几个间谍,西医的处理方法是派出一个防暴队员,“哒哒哒哒”一梭子下去全部杀光;而中医的办法则是指导员出马,一个个的谈话,最后大家还是和平地共处在这个房间中。中医更多的是从全貌完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西医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中医看重的是病的人,而西医,更看重的是人的病;此外,中医当中也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中医的学习心得

  临床带教时,我会教导学生要“勤学苦练”。我以前学习经络、腧穴,都是硬背的。而要做到手法熟练,穴位准确,临床上运用自如,没有别的秘诀,也只有多学多练。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临床疾病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与书本上讲的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一定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也是中医的魅力,针灸的魅力,以及这种魅力背后的深沉的历史人文积淀以及科学内涵。

中医临床着重疗效

  说到中医临床,“疗效是硬道理”。用疗效来说明一切,用疗效来证明一切,用疗效来获得同行认可,用疗效来征服患者。许多临床西医科室刚开始着实看不起中医,看不起针灸,认为只是雕虫小技。只是没想到有一天“雕虫小技”竟帮上了大忙!胃肠道手术后有时会出现一种叫做“胃瘫”的并发症,患者术后几天没有排气、排便,家属焦虑,医生也急。求助针灸科,根据我们科制定的治疗方案在患者身上扎上几根细细的银针,短短20分钟,众人将信将疑:这么简单的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吗?没想到在治疗完几个小时后,患者喜不自胜地报讯:已排便数次,腹胀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这下子让手术医生也不由得叹服,忙不迭地要求再扎几次巩固疗效,让患者早日平安痊愈出院。

临床疗效巧支招——辨证论治

  要说我解决临床疑难疾病的绝招,说白了一点都不神秘,就是简单的“辨证论治”四个字。在现代,“辨证论治”往往容易被很多针灸医生所忽略。但是我认为针灸临床疗效就是要靠这四个字才能保证,这四个字才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有许多临床上看似简单却束手无策的疾病,就必须回归到这四个字,从“辨证论治”里找到突破口。有一位头晕的患者,颈椎本身有很大问题,于是很多医生用颈椎病来解释她的头晕,结果扎了几次颈椎附近穴位后,却没有一点效果,患者反而觉得症状加重,连走路都困难了。找到我后,在进行了耐心细致地问诊,略略思索决定另辟蹊径,从内科角度来解释她的头晕。辨证患者属“湿浊阻络,脾不升清”,不扎颈椎附近的穴位,而采用健脾化湿之法。没想到竟然获得奇效!这就是辨证论治的最典型的生动案例。

我的医患观

  交大医学院的精神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语出孙思邈《千金要方》。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论大医习业第一”和“论大医精诚第二”中谈到了学习中医应该通晓天文、地理、人事,学识广博,应该具有超然高尚的精神境界。对此,我认为:当一个医生要求很高,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也强调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对患者要谦和有礼,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答疑问,处处替患者着想,急患者所及。

学科要发展,科研不可少

  我对针灸科研也是不遗余力的。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承担了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参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现医院的中医生都没有心思搞科研的大环境下,我却认为一定要把针灸科研搞好。我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这么喜欢这个专业,我就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中医的科研必须得搞,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客观地说,可能继承是基础,发展是根本,我所做的中医科研可能更多的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试图去找到一个跟国际接轨的方式,被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最轻松的,可能啃啃古书,安安心心做临床,多写几个医案。当然,那也有其独到的价值。但是,试图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和中医理论来说理,谈它起效的途径等等。可能我的这种尝试会以失败而告终,但至少我通过这种尝试可以告诉后来者,这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试试其他的。这不是崇高或者虚伪的问题,是的确需要有一批人去做这方面的尝试。”

  作为一名以“创新”作为己任的现代针灸学科带头人之一,我非常欣赏已故中医泰斗裘沛然老先生的名言“世尤多病愧称医”,并且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作者:张必萌;编辑:小道

------------------------------------------

访谈预告:

如何参与:

一、网页端:

两种方式进入访谈页

二、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330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