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于三叉神经痛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302850.html

三叉神经痛

疾病定义

三叉神经痛(TN)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容的剧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程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干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

诱发因素

??神经损伤:牙科或外科手术损伤三叉神经。

??遗传倾向:可能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出现症状。

??精神压力:发病前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如离婚、亲人去世、家庭关系不和睦等。

??免疫因素:基因、情绪、精神压力等都能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引发该病。

??

疾病类型

按病因分:

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原则一般先选择药物治疗。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2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三叉神经痛。治疗以去除肿瘤等病因为原则。多见于40岁以下的患者。

按疼痛的症状特点分:

1

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有明确的间歇期,且间歇期完全正常,有明确的诱发动作且三叉神经功能正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

2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时间延长甚至为持续性疼痛,但可有阵发性加重,无出发点现象。有三叉神经功能减退的表现,如面部麻木、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

临床症状

01

典型症状

1

原发三叉神经痛

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严重时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2

继发三叉神经痛

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可持续15min或更长时间,发作频度从1天数次至1个月几次不等。

02

伴随症状

1

原发三叉神经痛

常伴有患侧的脸红、出汗、皮肤温度增高、流涎、瞳孔散大、流泪、流涕、鼻黏膜充血、唾液分布增多、肿胀等。

2

继发三叉神经痛

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如面部感觉减退,患侧咀嚼肌瘫痪,咬合无力,角膜反射迟钝等。

预后并发症

1颅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为复视、听力下降、面瘫和面部麻木,少数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

2小脑、脑干损伤

包括梗死和出血,是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

3脑脊液漏

严密缝合硬膜是防治脑脊液漏的关键。

4低颅压综合征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头部放低可缓解。

5无菌性脑膜炎

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周围环境安静、安全,避免病人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焦虑,加重疼痛;饮食宜清淡,保证机体营养,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严重者予以流质饮食。

2.疼痛的护理观察病人的疼痛部位、性质,与病人进行交谈,帮助病人了解疼痛的原因与诱因;指导病人运用想象、分散注意力、放松、适当按摩疼痛部位等技巧减轻疼痛;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的休息,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杂志,听音乐、跳交谊舞等,以减轻疼痛和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减少刺激因素如洗脸、刷牙、刮胡子、咀嚼等。

3.用药护理按时服药,并将药物副作用向病人说明,使之更好合作。如用卡马西平可致眩晕、嗜睡、恶心、行走不稳,多在数日后消失;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

4.心理护理由于咀嚼、哈欠、讲话可诱发疼痛,以致病人不敢做这些动作,且出现面色憔悴、精神忧郁和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应给予疏导和支持,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5.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有关治疗和训练方法。如洗脸、刷牙时动作轻柔,进软食,禁食较硬的食物,以免诱发疼痛;遵医嘱合理用药,学会识别药物不良反应;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若有眩晕、行走不稳、皮疹等应及时就诊。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7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