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化瘀方《针灸集成》
合谷、三阴交、血海、气冲
合谷穴
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三阴交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交会之处。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孕妇禁针”。
血海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气冲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股沟神经,腹壁浅动、静脉,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降气活血、化瘀通经
胞脉瘀滞、月经不通
针刺补泻兼施,补合谷、血海,泻三阴交、气冲,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的原穴,能调和阳明经气血,通畅冲任二脉,而偏于调气通经,使冲任二脉气血旺盛。三阴交通于肝、脾、肾三经,而调和冲任气血,偏于理血化瘀。合谷配三阴交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血海是足太阴脾经穴,为贮血行血之海,活血化瘀之要穴。气冲是足阳明胃经穴,交会于冲脉、带脉,位于气街,腑气由此冲出,为行气降气之要穴。诸穴配合,调和气血,降气化瘀,气行血行,使冲任胞脉通畅,月经通行。
版权声明:本平台分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专家简介
张争昌陕西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陕西省中医药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针灸执业医师考试主考官、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年被国家卫生部派往国外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年;—年担任援外医疗队队长,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在工作中成绩突出,年受到总理李**接见。年荣获针灸界中华十大影响力创新人物奖。完成针灸专著3部,撰写针灸专业论文50余篇,发表在专业杂志30余篇;取得省级科研成果3项,国家专利2项。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病疗效显著。
1、面瘫:面瘫的早期、中期、后遗症(采用针刺、艾灸、电针、火罐、平衡针灸治疗,并对不同证型的面瘫总结出了各自适宜的治疗方案)。
2、痛证:带状疱疹、头疼、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炎、腰椎间盘膨出及非手术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采用针刺、艾灸、电针、火针、火罐、放血及平衡针灸治疗);落枕,急性腰扭伤早期(一穴一针一次治愈)。
3、神经衰弱、失眠(采用针刺、艾灸、耳穴贴压治疗,一般1—3次见效,一个疗程10次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部分患者睡眠会明显改善。)
4其它:青少年近视眼(15周岁以下)、寒冷性腹痛、痛经、消化不良、青年痤疮。
坐诊时间、地点:
张争昌主任医师坐诊时间
每周一、三、五上午08:00-12:00
医院:医院坐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