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中医今日雨水,小儿推拿调肝胆健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news/a_5940516.html

雨水是春季第二个节气,指天气回暖,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空气变得潮湿。这时候,小儿该如何保健调养呢?

01

虽天气回暖,但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像近日夜间气温12-13℃,中午23-25℃,太阳底下高达30℃,所以早晚加衣,中午热了脱一件,户外活动流汗了及时擦干,中午避免太阳底下运动。

02

雨水增多,湿气渐重,加之过年期间食杂量多,对脾的功能影响较大。脾喜燥恶湿,健脾的同时要兼顾祛湿。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芡实、薏苡仁(炒)、白扁豆(炒)、赤小豆、茯苓、山药等,药性平和,健脾祛湿,每周1-2次就可以了。对胃强脾弱、食多不化的孩子,则要适当给予消积和胃之品,如炒麦芽、炒山楂、陈皮、鸡内金等,每周1-2次。日常饮食中要减少大鱼大肉,少吃寒凉生冷食物,少吃酸多些甜,顾护好脾胃功能。

03

春天是长高最快的季节,要适当补充钙质。食疗中银鱼、泥鳅、豆腐、虾米是含钙比较高又容易吸收的。可以做成银鱼煎鸡蛋、泥鳅煮豆腐、虾米蒸水蛋等。适当户外活动,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哦。

04

春时宜食粥,粥水补脾养胃,易消化吸收。一碗热粥下肚,微微发汗,体内的湿气也随汗而出。推荐胡萝卜山药牛肉粥。

方法及材料:胡萝卜一根,约克,洗净削皮切块;铁棍山药一节,约克,洗净削皮切块;牛肉一两,洗净切碎,加少许盐、生粉腌制10分钟。粳米50克加水适量置砂锅中煮半小时左右,加入胡萝卜、山药、牛肉,再炖煮约1小时至粥水粘稠,加入葱叶、盐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健脾助消化,牛肉健脾补虚,胡萝卜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抵抗力。3岁以上适用,蚕豆病可用。

“春三月,此谓发陈”。家长朋友们要抓住这个新陈代谢旺盛的季节,帮孩子进行小儿推拿助长高长个,提高抵抗力,每周2次,一起约起来!

我院儿童中医门诊有资深的中医师帮孩子制定小儿推拿方案,由熟练的技师操作执行,配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热敷等方法,一起来帮孩子长高长个,增强免疫。

如果家长实在忙,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做简单的推拿哦:补脾经次,揉板门次,补肾经次,捏脊5-6遍。建议早上做,每天5分钟,坚持出效果!

补脾经揉板门补肾经捏脊妇孺国医堂(中医儿科)简介

妇孺国医堂(中医儿科)医院急诊一楼,占地面积约㎡,布局合理、宽敞整洁、温馨舒适。门诊划分3间诊室、4间治疗室、1间体质调养室内、候诊区、中药房等区域,实现诊疗、治疗、开药一体化服务。

为保证中医门诊的良好运行,医院积极引进人才,组建了合理的中医儿科人才梯队。目前,中医儿科有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其中研究生2人。

开展业务:

?小儿推拿:门急诊主要针对感染性急症,发热、呕吐、腹泻、咳喘等。

?针灸(针刺和艾灸):针刺针对面瘫、斜颈、难治性咳喘、鼻炎等;艾灸针对急性胃肠炎、咳喘等。

?拔罐:有闪罐、走罐、留罐、针罐、药罐;针对感冒、咳喘、落枕及一些孩子难喂药,用药罐来减少用药。

?药物熏蒸:可以带走的泡脚/澡粉,针对高热、外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防和多汗等。

?穴位贴:有止咳贴、肠胃贴、鼻炎贴、三九贴、三伏贴等。

?挑治放血:针对疳积、荨麻疹、高热难退等。

?体质辨识:体弱多病患儿的调理及治未病。

?芳香疗法:有香包、药枕等,针对预防流感、鼻炎、外感、防蚊虫等。

?耳穴压豆:针对鼻炎、遗尿等。

?刮痧:针对急性胃肠炎、暑湿感冒、高热等。

?中医透药及电热灸:针对孩子的常见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疾病。

?冷疗:湿疹。

医生介绍

李秀兰,硕士研究生,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推拿传承发展共同体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名医许华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注重中西结合、内外兼治,擅长儿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对小儿杂症有一定的经验。曾在湖南中医院进修学习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手法,用于辅助治疗厌食、便秘、遗尿、消化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病症,以及小儿日常推拿保健,取得满意疗效。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顺利结题并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温蝶梅,硕士研究生,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医大师禤国维、皮肤专家黄咏菁、青年名中医欧阳卫权。

擅长:中医辩证施治、体质调理,特别是体虚调理(如反复咳嗽、消化不良、小儿多汗、过敏体质调理),各年龄阶段的皮肤调理(如婴儿湿疹、荨麻疹、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水痘、带状疱疹、血管瘤、鲜红斑痣、青春期痤疮等),运用内服外治等综合手段。

刘娜,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师承石学敏院士、杨兆钢教授等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

擅长:用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多种小儿常见疾病及常见皮肤病等。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腹泻、湿疹、荨麻疹、血管瘤、小儿肌性斜颈、落枕、颈椎病、面瘫、小儿遗尿、假性近视、体质虚弱儿调理等。

来源:中医儿科;编辑:欣英、实习生陈颖妍;编审:卢敏;审核:汪周艳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91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