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选择了救死扶伤,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他们的日历上从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排班表上的轮值名字,或是一个电话的随叫随到。他们身后也有翘首以盼,期待团聚的家人,但是他们为了践行医者誓言,坚守岗位,忙碌在一线。我院卒中绿色通道团队工作人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守护着对生命的希望。
由于节日期间,人们暴饮暴食、饮食太过油腻、大量饮酒,加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促使卒中高发。除夕至正月十五,我院卒中中心共评估患者97例,其中静脉溶栓16例,动脉溶栓1例,动脉取栓5例。
2月22日上午8时许,正是医护人员交接班的忙碌时段,此时,卒中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医师王姝瑶接到急诊科医生王莹莹的呼叫,一名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个半小时到急诊就诊。经相关检查,患者头颅CT未见出血,考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经王姝瑶评估该患者病情危重,GCS评分12分,NIHSS评分16分,属于重型卒中,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给予抢救。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建议对该患者先行静脉溶栓抢救治疗,考虑该患者大血管病变,在溶栓的同时可能需要行机械取栓治疗。
因患者病情较重,家属较多,意见不统一,且多次打电话医院就诊,患者家属迟迟未在同意书上签字。“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1分钟就有万个神经元坏死,王姝瑶医生十分焦急,并细心、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他们讲解时间对于一名卒中患者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以及我院卒中中心的救治能力。经过王姝瑶真诚的沟通,家属终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患者意识逐渐转清,溶栓后患者NIHSS评分由原来的16分降至了6分,效果虽然很好但仍考虑大血管的病变。王姝瑶带领患者行急诊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提示“左侧基底节、岛叶、左侧外囊、放射冠新发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未显影”,她立即联系导管室及介入医师准备行介入治疗,同时继续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
就在此时,患者家医院治疗的要求,赶来手术的副主任医师张国锋和王姝瑶医生再次苦口婆心地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时间的紧迫性及我院成熟的介入技术。终于,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手术。此时,从患者来院就诊到现在,已经延迟了两个小时。
时间紧迫,手术中张国锋与副主任医师徐耀铭争分夺秒,在11:50分完成了动脉穿刺,并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然而造影结果并不乐观,患者血管畸形发育:右侧迷走锁骨下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和左侧颈内动脉弓上共干,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V4段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通过脑膜支向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供血,手术难度较大。二位医生合力先使用2mm×12mm的小球囊扩张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再使用4mm×30mm的大球囊扩张后,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导引导管通过支架后,微导丝带微导管通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段,证实真腔,撤除微导丝,取栓支架到位后释放支架,取出血栓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改善。近6个小时的手术,手术过程险象迭生,患者血管再通。患者术后第7天仅留有轻微面瘫及言语不利,NIHSS2分,预后良好。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表达了对参与救治医护人员的感谢。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卒中中心团队再一次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先进的救治技术、精湛的医术水平及团队间的紧密合作,诠释了我院“厚德精医,仁爱救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年,我院卒中中心将继续砥砺前行,身肩使命和责任,守护生命不停歇。
来源:院办公室
主编:姜丽丽
编辑:马丽供稿:王姝瑶
医院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