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记载。温针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治疗面瘫病患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因传统温针是降艾绒柱套在针柄上,对针刺的角度要求较高,而面部针刺角度大都是30度到45度斜刺,针柄很难承受住艾柱重量,再次传统温针温度不宜控制,在温度较高时如果艾柱取下不及时很容易灼伤在面部,因此面部用很少用温针治疗方法。
而烧针不存在针刺的角度问题,无论是30度或是45度角斜刺均可操作,因此取穴不受限,对于火力的控制也比传统温针强的多。
具体方法是:辩证好选取患侧的相应穴位,用50mm毫针刺入得气后,用95%酒精棉球点燃烧针尾,每穴烧5到6个棉球,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科室—
胡主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zl/1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