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冷,面瘫的患者开始多了起来,有的人,睡了一夜觉,早晨起来,发现一半的脸不会动了,这简直太恐怖了,这种病,就叫面瘫。
那么,这个病到底是怎么事儿呢?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由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面瘫发病原因以感染性病变居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体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还有耳源性疾病、肿瘤、中毒、代谢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和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疲劳、掏耳朵、剔牙、饮酒和面部受凉等。面瘫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面瘫又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下面,用一个图来简单鉴别。
虽然上述两种面瘫的类型不同,但治疗方法同样适用。
康复时机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在起病的一周内采取治疗措施是治愈面神经炎的最佳时机。面神经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面神经缺血、水肿及髓鞘、轴突变性。通常情况下,如果治疗得及时(在面神经炎起病1周内就治疗),一般2~3个月就能痊愈。而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或者是久治不愈的面瘫,则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恢复。6个月不恢复则痊愈性不大,2年没有恢复则为后遗症。
康复治疗
临床上治疗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急性期一般为发病一周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激光疗法)消炎消肿,减轻神经损害。
待进入恢复期后,给予中频电刺激、针灸、拔罐,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另外,还必须要进行面神经功能训练,面瘫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以下是详细的面神经训练方法
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限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下缘轻轻地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解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额大肌、翻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频肌的运动功能
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肥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在起病的一周内采取治疗措施是治愈面神经炎的最佳时机。
康复结局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健康教育
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常用热水洗脸,并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更多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zl/1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