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庄士敦道街景。图/冯柒
未尝真正的自由,无从感受香港。
文/冯柒
站在佐敦地铁A出口的裕华国货门口等人,习惯性拿出手提电话消磨时间。正值某宗内地游客赴港新闻事件的发酵时期,Facebook上又是一轮激战。
抬头望了一眼四周,九龙繁华的弥敦道商业地段,游客寥寥。
弥敦道裕华国货。图/flickriver
大家好像真的不爱去香港了,觉得港货失去价格优势、香港城市环境混杂逼仄、香港人冷漠无情、香港是文化沙漠……内地小粉红们语气里充满傲慢与偏见:这里就是一个冰冷又铜臭的地方,香港?“臭港”才对!
这些年,国人囊中渐丰,却目空一切,对欧美如此,对日本如此,对香港同样如此,但表面的抱怨和傲慢,无法掩饰内心的自卑和焦虑。
香港人冷漠?港真,我反而喜欢这种冷漠初来乍到的人,可能会争相在尖沙咀文化中心或湾仔海旁挤出位置,与维港夜景合影留念;滚水渌脚赶到纸醉金迷的奢侈品店豪掷数十万,也大有人在。
中环码头摩天轮上的维港夜景。图/冯柒
但是,他们恐怕不会对香港一见钟情。内地人普遍觉得奢侈品售货员神色冷淡,便利店小弟面瘫寡言,茶餐厅服务员恶相且语速过快。于是,心生焦虑,认为自己受到怠慢,“游客”和“顾客”的上帝意识一下涌上心头:赶时间就插队,饿了就在地铁里吃东西,在扶手电梯上想站左边就站左边,付了钱你就应该无条件伺候我……
怠慢我?哼,必须在你瞧不起我之前就瞧不起你!结果,情绪像一个傲慢与偏见满溢的敏感气球,一言不合就开骂:要是没有我们来旅游,你们香港早就完蛋了!
香港人的确有一种“冷”,但我反而喜欢这样的冷感。他们并非出于骄傲,而是对很多东西有距离感,不把它们当回事——他们既不觉得你有多重要,也不觉得自己有多重要。
茶餐厅服务员也是香港一景。图/《月满轩尼诗》电影剧照
以遵循规则为前提,香港有张面瘫脸。面瘫的好处是,尊重个体边界,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足够的个人空间。
销售小姐的话语和笑容符合服务行业标准,在这里,过分殷勤就是不合时宜。这座城市始终与你保持恰适的距离,不会让你感到不自在。
茶餐厅和大排档,把这种距离感体现得微妙可爱。老板和侍应通常粗枝大叶,但连调侃和沉默都点到即止,这种礼貌浑然天成,与他们那套专业成熟的餐厅运转方法一样,拥挤的小餐厅永远行云流水,鲜有漏单、错单或等候过久的情况。
经常大爆满的翠华茶餐厅,香港人已经习惯了在拥挤的陌生人中谈论家常。图/roodo
卡座紧凑,搭台客人互不相干,港人太习惯这种拥挤和陌生,不太在意对方的存在。一边吃着冰火菠萝油,一边戴上耳机,佯装听音乐实则偷听对面港人的闲话家常——这个香港最日常,最直观,也最可爱。
你一傲慢就low了,活该待在“大国崛起”的臆想里,继续啃难吃的港式云吞面,承受内地销售小姐的“白鸽眼”。
香港混杂又逼仄?拜托,这才是它的精彩之处好吗!很多人去香港,只愿待在冷气十足的大商场。他们厌恶旺角与皇后大道的人潮如涌,不喜欢港人说话华洋混杂,讨厌香港报刊上的“三及第”语言,嫌弃街头广告的乱七八糟……
总之,他们对香港的拥挤、不协调和半唐番嗤之以鼻。但他们的“大国优越感”,多待几天就被啪啪打脸。
中环高楼悬挂的各种广告招牌。图/冯柒
香港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七百多万人挤在一个弹丸之地,竟然秩序井然。拥挤,是所有大城市的基本状况。既然大部分人类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共同命运,就要学会如何处理拥挤、善用拥挤空间,尤其是一堵车就暴露硬伤的北上广深。
在这一点上,香港是个现成的范本。据香港作家陈冠中的说法,香港在整个文化发展中擅用一种“附加”的方法。
从西环到铜锣湾,混杂了商业、民居、写字楼、小工厂、休闲娱乐区、各色食肆,中式、西式、高雅、市井、殖民地、波西米亚、传统、现代、后现代、中原、岭南等元素,每种元素都很细腻,又巧妙地附加了新东西,独特又精彩。
诺士佛台被称为“九龙兰桂坊”,各种酒吧和餐厅林立。图/themirahotel.北京白癜风医院二甲基亚砜沸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