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分享江苏水生非药物调理医案,通过针、灸、刮痧、埋线等非药物调理,达到治病效果,愿更多人受益。
欢迎进无锡中医爱好群,QQ群:
总群:
2群:
3群:
前言
我一直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夫妻者不知医为不敬。所以,大家能接触到中医,好好学点相关的养生知识,好好学点是有用处的。学中医,学的不只是医术,而是学习中医里包含的哲学含义,学的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健康的大方向。
——水生
面瘫症状调理记录
病人常州人,面瘫至左眼无法闭合,左下颌骨往右歪,吃饭时咀嚼不便,发病后有一周时间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朋友介绍过来,取合谷、太阳、下关、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眼针、三间、风池等穴,一周一到两次,至本周六复诊述有8成恢复,唯有吃饭咀嚼食物时颌骨没有完全复位,嘱隔天一次加强调理效果。
注:以上配穴为面瘫传统取穴法,恢复速度因人而异,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忌吹风、熬夜和劳累,温差太大的地方少接触(如进出冷库、开关冰箱、大热天进出空调房、空调汽车等等),眼针取穴为合谷、睛明、承泣、上明、攒竹(或太阳)五穴十针.
医案具体穴位详解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下关,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
位于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主治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地仓,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足阳明胃经。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直刺0.5寸,或横刺透向地仓穴。
阳白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㖞斜、头痛等头目疾患。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鱼腰穴是指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的穴位。
功用:镇惊安神,疏风通络。主治:1、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2、面神经麻痹,现在也用于治面瘫。三叉神经痛。另:用指间关节顶压晴明穴、印堂穴、鱼腰穴。防治眼部疾病(近视、沙眼、青光眼、角膜炎、视神经炎)。平刺0.3-0.5寸
三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少谷。
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病症,直刺0.5~0.8寸。
眼针取穴眼针取穴为:合谷、睛明、承泣、上明、攒竹(或太阳)五穴十针.
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想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承泣,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承泣。承,受也。
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位于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上明,经外奇穴名。别名上承泣、上清明、东明三、望北京、鱼下、鱼腰下
在额部,眉弓中点垂线,眶上缘下凹陷中。主治:各种眼病,屈光不正、近视、复视、白内障、迎风流泪、眼底出血、上睑下垂、视神经萎缩、面瘫等。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寸。不提插,禁灸。
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
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位于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操作方法为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学习中医文化,
收获身心健康。
——水生寄语
编辑者:轩轩
扫码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