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夏至
是24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
夏季第4个节气
每年公历6月21-22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对于北半球来说夏至是个特别的日子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半球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年6月21日星期日农历庚子年五月初一我们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
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标志着北半球酷夏的正式光临
夏至与“三伏天”处在同一条时间线上
夏至一到
距离最热的“三伏天”也就不远了
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三伏天的刹那清凉”
夏至三候
我国农历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大概有十五天,而又因为古人将每五天称为“一候”,故每个节气都有“三候”,每一候对应着当时的气候特征或一些特殊的物候现象。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二候蝉始鸣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能治伤寒寒热、喉咙肿痛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
所以得名
夏至风俗
1.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江南地区的重要习俗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
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2.麦粽和夏至饼
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吴江县志》
江南地区除了食面,还食“麦粽”
并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等
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
俗谓“夏至饼”
解解馋消消遣
3.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
自古以来,
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
祭祀祖先之俗,
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
夏至作为节日,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夏至养生
01
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夏至时节气候炎热,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多食用瓜果蔬菜。02
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从这天开始,最好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03
多喝水,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04
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05
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06
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07
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夏至,一起赏荷
荷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净高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心无挂碍,意不颠倒
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后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开荷花一朵朵
夏至已至
夏至已至
一个缤纷灿烂的时节如约而至
来人间一趟
愿你生如夏花般灿烂
愿你在炎炎夏日
亦能享受清凉一夏
安然无恙,身心安康
声明:本文整理编辑含有来自网络的资源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予以删除转发此文的功德
即是在点亮他人的心灯
心灯人-home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