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认识面瘫及其后遗症

认识面瘫及其后遗症

面瘫,又称“面部表情肌无力”、“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麻痹的明确体征。临床上多见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一侧面部额纹消失、口角下垂、不能完成皱额、皱眉、撅嘴、鼓腮、露齿或吹口哨等动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面部的美观程度,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困扰。近年来,周围性面瘫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面瘫在各个年龄段皆可出现,好发于20-4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病程长、易反复为其主要的临床特点。

并不是所有的周围性面瘫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约有30%的患者面瘫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约15%的患者原有症状不能治愈或遗留后遗症状,如果患者年老体弱,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严重失眠等疾病可导致面瘫难以完全恢复。患者恢复期之后出现遗留面肌功能不全、人中沟倒错、面肌抽搐、病侧眼裂小于对侧,“联动运动”等症状,称为“面瘫后遗症”。面瘫后遗症虽然属于临床常见病,但是较难医治,临床上对于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因为药物对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有效的改善相关症状,但是中医针刺、艾灸、拔罐、中药外敷等方式具有疗程短、风险低、无明显副作用的特色,并且能够极大的缓解面瘫后遗症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最佳选择。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提到:“偏风口僻,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如果面瘫久不能愈,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修复较慢、较难,就容易出现面瘫后遗症。而中医针灸可以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运行经络气血,缓解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运用针刺补泄手法可以双向调节患者身体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艾灸和药罐可以借助温热效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濡养经脉,刺激面瘫周围神经系统,修复受损神经,例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及特色药罐还可以借助温热效应将有助于面瘫后遗症的药物药效作用于治疗部位,进一步促进面瘫后遗症的恢复。借助中医针灸和拔罐等方式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所以,在临床上许多面瘫后遗症的治疗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医疗法为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症状恢复较为满意。医院针灸科是中医药大学医院中医特色科室,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较强的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其后遗症的医疗队伍,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其后遗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面瘫后遗症针灸门诊,专门针对面瘫后遗症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结合针刺、中药、艾灸、脐灸、刺络、走罐、耳针、头针、穴位注射、电热针治疗以及特色药罐等一系列治疗方法,采用全面、综合的中医治疗方案改善面瘫后遗症状,缓解面瘫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特别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病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每个人病情的不同,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治疗方案。注重调整患者的积极心态,符合中医针灸“治病必先本于神”的思想,通过医患协同以加快面瘫后遗症患者病情的恢复。重要提示

医院经开区院区针灸科

面瘫后遗症针灸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撰稿丨郭晓郑入文

编辑丨赵静香

审核丨曹云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7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