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适合中医治疗

生病了,看中医还是西医你是否疑惑过?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何种疾病该看中医呢?

功能性疾病

也就是说,自己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比如出现全身没有力气、盗汗、耳鸣、腹胀、口干口渴、烦躁等,但是经过西医检查,做了各种化验、拍片等检查,都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这些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任何一个症状长期困扰你,都不会是小事,医院检查后指标都正常。此时中医能够针对你最痛苦的症状,结合全身情况辨证论治,纠正你偏离“平和”的病理状态。

面瘫

我们以面瘫来说,在当前还是很常见的,不小心用多了空调会导致面瘫的发生。对于面瘫,西医可能束手无策,但是中医则可以借助于针灸进行治疗,并且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妇科疾病

出现月经失调,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见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药物,其实月经不调属于激素紊乱,常见药物可能会单纯的调节某种激素,一旦吃多了造成失调,会导致体内激素变化,而在中医看来,则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调理,对于血虚、血瘀综合的分析,效果会更好。

但是,中医对此却有独到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时,往往功效卓著。

儿科疾病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时,无法表述病情,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加上现代化的检查,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对小儿的消化不良、哮喘、遗尿、厌食等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

过敏性疾病

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中风后偏瘫、口眼歪斜,言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包括针灸和中医药在内的康复治疗,醒脑开窍,舒筋活络,不但能改善症状,还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再次发作。

不孕不育

针灸和中药可提升受孕率。澳大利亚的研究显示,以中药调理治疗不孕4个月,比起吃西药或做人工受孕,成功受孕率提高3.5倍。研究人员指出,中医长于精确掌握并分析月经周期变化,找出不孕的原因,并借由调整月经周期达到顺利排卵、怀孕目标。

失眠

看中医。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颈肩腰腿痛

首选中医。通过按摩、针灸、中药等方式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功能恢复。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一医院,不能随便去不明底细的小诊所看病。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脾胃系统疾病。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医的一人一方更有针对性。

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常被称为“慢郎中”,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医生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慢性疾病

众所周知,中医在慢病的治疗上独占优势。尤其是在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并发症及老年病的治疗过程中,现代医学很难发挥其优势。而中医则可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

亚健康

很多人身体经常出现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心悸、胸闷、疲乏、失眠、焦虑、抑郁及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不适,但检查指标又很正常,我们通常称其为亚健康状态,特别适合运用中医药理论来治未病,效果显著。

疑难杂症

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再如,对阳痿、面瘫、脱发等疑难疾病,看中医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皮肤病

比如说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银屑病、白癜风等,一般来讲免疫功能出了问题,最合适找中医看。

看中医,一定要做到6个“不”

1、不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4、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5、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6、不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

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最后,建议大家,如果是紧急的病症,造成器官损伤的,最好看西医。相反,如果是慢性的、退行性的病症,需要调理的,看中医即可。

往期推荐·

中医说“你湿气重”这句话为什么很流行?

滑膜炎的饮食要素怎样吃健康?

你掉进过哪些高血压的误区里?

耳鸣?好想哭是怎么回事儿……

抖音号|国学问道

咨询预约会诊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88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