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点教你如何处理半面痉挛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痉挛,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反复性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大多在中年以后起病,男女发病率为4:5。

一、病因及机制

半面痉挛的病理机制是阵发性的面神经异常冲动,其病因无明确定论。主要有外周和中枢两大因素。外周因素最常见的为微血管压迫学说,该学说认为在内耳门或者内听道由于内听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横跨面神经,此处面神经的髓鞘正处于中央性胶质节段和周围性髓鞘节段的过渡区,长期的血管压迫使得面神经髓鞘受损,神经纤维暴露,神经冲动短路,产生面肌痉挛(图1)。另一个原因是血管的搏动直接刺激面神经产生有节律的面肌痉挛。

中枢性因素是脑桥的面神经运动核由于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使神经节细胞出现异常的突触联系,产生局灶性癫痫样放电。有时可见于小脑桥角肿瘤、后烦窝蛛网膜炎,基底动脉硬化或神经根附动脉环压迫。内听道的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旁路联系也可能是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

图1面神经损伤病理剖示图

二、临床表现

症状:(1)面肌痉挛常起自病侧眼轮匝肌,出现上下眼睑阵挛,逐渐扩展至其他面肌。面肌痉挛程度不等,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直至发作时呈强制性痉挛,持续时间也更长。

(2)面肌痉挛发作诱因不明,不为病人自主控制,即使睡眠、手术全身麻醉时也可发作。病人用手压迫茎乳孔可暂时停止或减轻面肌痉挛。

(3)若伴有同侧镫肌痉挛,发作可有耳鸣。耳鸣在时间和程度上与面肌阵挛的发作和强度同步。

三、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可出现异常。

(2)影像学检查:中耳乳突X线或CT、头颅CT或桥小脑脚MRI,以确诊是否为听神经瘤、面神经鞘膜瘤等引起的继发性半面痉挛。

四、心理-社会状况

因半面痉挛导致阵发性轻微抽搐,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病人常觉得自卑、焦虑、自信心丧失。因此,护士应注意评估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压力应对及家庭支持系统情况。

五、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镇静剂如地西泮等-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等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卡马西平常用剂量(10~20mg,tid,一般不超过2周),用药期间要注意有无皮肤过敏和肝功能损害。

2、封闭治疗:以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80%的乙醇溶液注入茎乳孔面神经主干处进行局部封闭,可暂时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解除痉挛发作,疗效可持续数月或2~3年,但往往导致面瘫,且易复发。肉毒杆菌毒素A被广泛应用于HFS的封闭治疗。与酒精封闭相比,完全性面瘫发生的比例小,作用持续3~6个月。

3、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已成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此外可进行选择性面神经切断术,在诱发肌电图监控下,做颞外面神经分支选择性切断。原则上要求达到以最轻程度的面瘫换取面肌痉挛的消失。手术需切开腮腺,细致解剖面神经诸分支。

加入耳鼻喉交流群:

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备注您的姓名、医院),我会拉您入群!

推荐阅读:

新年福利!个相伴的日子,优惠券送给您,把好书便宜带回家

喉癌手术的治疗原则

诊治声带小结,你需要掌握这4点!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最专业的分析评论!医生、患者、家属…请认真一读

超简易的投稿方式

您可以在本文文末留言,包括以下信息:

1、您的姓名

2、您的单位(医院、学校、研究所等)

3、您投稿的方向

4、您方便的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930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