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在美国大约9百万人患此类疼痛。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从国内专家门诊来看,只会比这个高出10-20倍。这种痛症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人群,所以大多数运动性疼痛和骨科疼痛也与此相关。
近10年以来,欧美物理治疗师已逐渐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疼痛治疗、运动疲劳恢复、慢性疾病预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性地临床疗效。
触发点分为关键触发点和卫星触发点。关键触发点:指挥引起一个或多个卫星触发点活动的触发点。临床上,对关键触发点去活化同时使卫星触发点不经直接治疗而去活化。
单纯讲概念有点空洞,简单聊一个具体的案例,上斜方肌是一个关键触发点,而他的卫星触发点有颞肌、咬肌、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枕肌。
如:当上斜方肌出现活化触发点的时候有可能会活化颞肌上的隐性触发点,从而造成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这一类症状,而这个时候的治疗只需要给上斜方肌上的触发点灭活,颞肌上的触发点不用处理,患者的头痛问题自然就会有非常好的解决了。这就是关键触发点的魅力所在。
问题来了,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触发点,那我们究竟处理哪块肌肉才能一招治肩痛呢。其实上文已经跟大家小小的剧透过了,就是上斜方肌。
上斜方肌主要存在两个触发点
触发点1:位于上斜方肌前缘中部。如果触发点1活化,患者颈后外侧持续性疼痛,并伴随同侧颞头痛。头痛偶尔会投射到下颌角。患者可能被误诊为颈部神经根病变,或非典型性面瘫。
触发点2:位于触发点1尾端稍外,走向较水平的上斜方肌纤维中间触发点2会造成类似的颈痛,但不伴随头痛。如果上斜方肌的触发点异常活跃,且肩胛提肌或颈夹肌也有触发点,患者可能出现急性颈强直。
单纯从触发点角度分析,大家已经可以发现上斜方肌存在触发点对肩关节的重大影响,同时结合上斜方肌的功能:
1、将关节盂向上转动
2、上斜方肌并不对肩胛骨施加向上的拉力,而是通过使锁骨绕胸锁关节转动间接上提肩胛骨。
以及临床发现,当代人由于长期久坐,大多数上斜方肌都处于过劳状态。因此结合以上三点,上斜方肌是我在临床遇到肩痛患者必定会处理的一块肌肉。
Q: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上斜方肌的触发点呢?一是缺血性按压或者针刺,二是拉伸
1)缺血性按压这两个触发点,保持30s,当患者感觉疼痛已经不明显时进一步下压。
2)针刺触发点,一定要出现明显的跳针反应才提示触发点扎对了哟。
3)拉伸上斜方肌:患者坐位,拉伸侧上肢手摸背,头部向对侧侧屈,同时轻微低头,末端保持30s。
筋膜内热针拒绝关节置换
内热针疗法为广大医师提供了一种广泛治疗软伤科、骨伤科的新型治疗技术,尤其可以免于膝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术等西医手术创伤性治疗,是一种可轻松治疗膝关节病痛的微创治疗技术。
内热针疗法“拒绝关节置换,医院手术的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内热针并不是一把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生命能量的,不仅是医者手的延伸,更是能量与治疗心念的呈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