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面瘫”乘虚而入,如何是好?
整理|毛栗子君
讲者|杜志刚首都医科医院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面瘫”起来,口眼歪斜
●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透露过自己曾被诊断患上面神经麻痹。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也曾遭受Bell麻痹的困扰。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palsy),就是我们日常俗称的“面瘫”。周围性面瘫中40%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26~34/10万人,患病率/10万人。
面神经炎导致口眼歪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颜值”及生活,针对这一恼人的疾病,医院的杜志刚主任对我们详细讲解了面神经炎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诊治。
1内外合因,面神经受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从病因角度不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而发病机制就相对复杂了。
?内因:①岩骨发育异常使面神经管更为狭窄;②面神经本身受凉。
?外因:①病毒感染:单纯疱疹I型病毒(HSV-1);②茎乳突孔内骨膜炎。
?下图是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示意图:
2小标题:混合神经,解剖走行复杂
面神经走行的任何部位病变都可引起周围性面瘫(即一侧表情肌瘫痪),所以了解面神经走行对疾病的判断与理解至关重要。
■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
●感觉神经纤维:①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②鼓索神经:支配味觉;③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副交感神经纤维:①支配泪腺;②支配唾液腺。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1)运动纤维:面神经核其纤维绕过展神经核,临近听神经处出脑内耳孔面神经管下行横过膝状神经节,沿途分出镫骨肌支、鼓索支茎乳孔出颅。
(2)感觉纤维:①味觉膝状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周围突终止于舌前2/3味蕾。中枢突形成中间神经终止于孤束核(第二级神经元);②一般躯体感觉纤维:鼓膜、内耳、外耳、外耳道皮肤。
(3)副交感神经:①鼓索神经舌下神经至颌下神经节,支配舌下腺、颌下腺的分泌;②岩浅大神经至翼腭神经节,支配泪腺。
3临床表现极具特色
患侧:①眉毛低;②下睑外翻;③鼻唇沟浅;④眼裂大;⑤皱额无力;⑥口角向下。
4发病也有特色
1.急性起病。
2.日达高峰,约一周内可进行性加重。
3.病前多有受凉史。
4.首发症状常为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5.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
5损害部位不同,表现有差别
6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时需满足:急性起病,典型一侧表情肌瘫痪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如:
?吉兰巴雷综合征
?桥脑损害
?小脑桥脑角损害
?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病史、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颅脑CT和MRI有鉴别意义。
7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上半部(核上部):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核下部):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核上性损伤:眼裂以下单侧支配--口角歪斜,额纹不消失↓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核下性损伤:眼裂以上双侧支配--口眼歪斜,额纹消失↓
8治疗分急缓
■急性期
?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皮质类固醇激素(早期、足量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理疗
?促进功能恢复:①神经营养代谢药物;②中药治疗;③保护角膜: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④抗病毒药物。
■恢复期
?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主要原则:①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口服VitB1,VitB12、地巴唑等–保护暴露的角膜;②康复治疗:面肌按摩、针灸等。
?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9预后良好,但有复发可能
1.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
2.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
3.复发率0.5%。
10如何判断预后
1.神经电生理
兴奋阈值测定[早期:7天内]:
?两侧差≤2mA:正常;
?差3~5mA:预后良好;
?差≥10mA:预后不良。
2.肌肉综合收缩波波幅测定
11后遗症最困扰
1.面肌瘫痪: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在运动之后发生的。精神紧张,还有过度疲劳的时候会加重,休息的时候会消失或者症状减轻。面肌痉挛是一种无痛性的阵挛性肌肉冲动,发生的部位有眼部、口角、颈阔肌等。
2.偏面痉挛
3.面肌联带运动:未完全恢复的面瘫后遗症患者,除了出现假性面神经麻痹之外,还可能出现异常的联合运动,表现为张口等运动时,眼轮匝肌收缩,眼睛变小,当闭眼的时候,口角也会有变化。
4.“鳄鱼泪”:鳄鱼泪症候群也是面瘫后遗症常见表现之一。常出现在面神经麻痹后数周或者数月,表现为吃饭的时候流泪。
12面瘫治疗误区
■误区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
正确认识:面瘫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换明显的时候。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对发病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都是易发病因素。因此,要预防面瘫,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多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体操等),多吃蔬菜、水果,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误区2:把面瘫当“中风”
其实,绝大多数面瘫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与大脑病变(“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的发病原因不一样,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也不同。后者伴有“中风”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偏瘫、失语、半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等。虽然两者都有面部异常的表现,但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必要时,可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区3:过早做针灸治疗
正确认识:针灸介入有时间不少医生和患者认为,面瘫患者在急性期(起病后1周内)不宜做针灸,以免过早、过强的刺激加重面神经局部的水肿。
■误区4:面瘫不治疗也会很快康复
正确认识:大多数患者需要正规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速度为每天2mm,因此,面瘫从起病到恢复一般需要4~6周。虽然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少部分体质较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即使不治疗也能慢慢恢复,但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及时、系统的治疗还是必须的。另外,由于面瘫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即使已经治愈的患者,在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预防病情复发。
此病不重,但十分困扰患者,扶正祛邪是根本,及时诊治是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