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facialparalysis):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
好发: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
病因:其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
基本病机:是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
西医学:本病多指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主症:本病常急性发作,多在睡眠醒来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兼症:
①见发病时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为风寒证。
②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薄黄,为风热证。
③病程较长,可伴肢体倦怠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为气血不足。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
①风寒证配风池、列缺。
②风热证配外关、曲池。
③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
④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⑤鼻唇沟浅配迎香。
⑥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⑦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
⑧目合困难配攒竹、昆仑。
⑨流泪配承泣。
⑩听觉过敏配听宫、中渚。
方义:
①阳白、颧醪、地仓、颊车、翳风可疏调面部经筋,活血通络。
②合谷为循经远部选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肢体远端的腧穴手法宜重。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皮肤针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
(2)刺络拔罐法: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三棱针点刺,拔罐,每周2次。
(3)穴位贴敷法: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0.3~0.6g,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大一粒,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做面饼,穴位贴敷,每日一次。
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疗效较差。
2.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肌电图可作为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等感染所致的面瘫(如亨特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临床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3.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受寒,眼睑闭合不全者可戴眼罩防护,或点眼药水,以防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1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