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脑梗,这个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中风”或“脑卒中”的病症,已经悄然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从年仅占全部脑梗死的5.08%,到如今已激增至14%,这一数字的变化无疑敲响了警钟。
那么,为何脑梗的发病率会如此迅猛地上升呢?
为什么脑梗患者越来越多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管内壁沉积了大量脂肪,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流不畅。
同时,缺乏运动、长时间坐着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使得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压力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病率。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可能导致人体摄入的有害物质增多,对血管造成损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也更容易发生脑梗。慢性病人群增多
目前临床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病人有很多,如果血糖、血脂、血压未控制,血管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最终血管闭塞,会导致脑梗塞的发病。
脑梗是“拖”出来的吗?脑梗有一部分是“拖”出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突发的。
——“拖”出来的
如果患者在发生脑梗塞前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先兆症状,如:无明显诱因的头晕、头痛,程度较轻但反复发作;口角歪斜,一侧面部感觉减退或咀嚼困难;
一侧肢体感觉无力、麻木,不能良好的握拳、持物掉落;吐字不清、语速减慢等,但是没有提起重视,未做相关的检查和处理,继续高脂、高盐、高糖饮食,就有可能导致脑梗塞。
这一部分的脑梗塞就属于“拖”出来的,如果及时的进行检查和对症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突发的
脑梗塞是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有可能是在短时间内有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脑动脉栓塞,发生脑梗塞。
这种情况发生的速度较快,并且很少有先兆症状,造成的后果也比较严重,不属于“拖”出来的脑梗塞。
医生:睡觉时若有个症状,建议引起重视1、一侧嘴角流口水
睡觉水发现一侧嘴角流口水,且无论如何变换睡姿都无法改善,甚至有时因此被口水突然呛醒,这绝非小事一桩。这很可能是脑梗死这一严重疾病的前兆。
脑梗死导致的中枢性面瘫和舌瘫,会使面部肌肉失去控制,进而引发流口水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2、偏头痛
医学研究发现,脑梗在发作之前常伴有偏头痛症状,患者头痛会突然发作并持续加重。如果患者经常在早上睡醒后出现偏头痛,并伴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需要高度重视,这很可能是脑缺血的征兆,也是脑梗来临前的信号。
特别是在短时间内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突然肢体无力或麻木
在睡觉时突然感到一侧身体或某个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伴随着言语困难、面部歪斜等症状,这可能是脑梗的征兆。
脑梗导致的肢体无力或麻木通常是局部性的,即只发生在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你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就医,因为早期治疗可以减少脑损伤并提高康复机会。
脑梗后一般还能活多少年?得了脑梗死还能活多少年,要看脑梗的面积和位置:
1、轻型脑梗塞:轻型脑梗塞,不对生命造成威胁,经抗凝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功能锻炼等治疗后,是可以长期性生存的,可以活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影响寿命)。
2、中型脑梗塞:中型脑梗塞如不能控制危险因素,易出现反复发作,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果护理不当,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对患者的寿命造成影响,生存周期可能为5-10年左右。
、重型脑梗塞:发生严重的大面积脑梗塞,治疗和预后效果会比较差,患者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生存周期可能只有~5年左右。
患有脑梗死以后的寿命与平时生活方式,以及是否经常复查、预防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
平时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建议患者经常复查血管超声、血脂、血糖,管理好血压、血脂、血糖,对于预防中风、血管病变加重等有好处,也能对脑梗再发有预防作用,脑梗患者的寿命才会更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2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