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叶子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女50岁
左侧搏动性耳鸣20年,左侧面瘫5年。
2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搏动性耳鸣,呈dongdong样,与心跳搏动一致,不影响睡眠,也未行特殊处理。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面部肌肉跳动,及面部麻木,进而出现口歪斜,及渐进性听力下降,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吞咽受阻。
行纤维喉镜检查示左侧喉返神经麻痹。
近日来左眼流泪加重,伴有阵发性头痛,偶尔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
PE:左耳道深部见淡红色新生物阻塞外耳道。
CT示:左侧颈静脉孔区、岩尖部及桥小脑角区占位。
左侧颞骨、桥小脑脚区、颈静脉孔区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强化。肿块侵及左侧面神经管鼓室段、乳突段及外半规管,左侧听小骨连续性中断。肿块与邻近的左侧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局部包绕颈内动脉,局部管腔略变窄;左侧乙状窦、部分颈内静脉(面静脉汇入前的颈内静脉)未见确切显示。左侧海绵窦较对侧粗大,同侧大脑中浅静脉较对侧粗大。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前交通及左侧后交通动脉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管腔纤细,右侧后交通动脉未见确切显示。
----------♀分割线♀---------
小编留言:这些患者是别人的,但这些症状你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学习才是前进的唯一路径,有思考才有进步哦!
(乳突肿物)神经鞘瘤,部分区域细胞丰富,生长活跃,破坏骨组织,请密切随访。
(乳突肿物)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Schwann氏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颅底神经共有12对,其中Ⅴ-三叉-脑桥-眶上裂、圆孔、卵圆孔;Ⅵ展神经脑桥-眶上裂Ⅶ面神经-脑桥-内耳门、茎突孔;Ⅷ前庭蜗神经-脑桥-内耳门;Ⅸ舌咽神经-延髓-颈静脉孔;Ⅹ迷走-延髓-颈静脉孔;Ⅺ副神经-延髓-颈静脉孔。
听神经瘤:占80%,桥小脑角区多为神经鞘瘤。其影像学特征主要如下。
CT:岩骨后缘,以内耳道为中心。多与岩骨呈锐角。多为类圆形,多等密度。水肿轻,桥小脑角池闭塞,相邻脑池扩大,内耳道漏斗样扩大,部分骨质破坏。增强不均匀强化,为强化区可是囊变坏死,也可瘤内脂肪变性。
MRI:多不均匀长T1长T2,常有囊变,囊变区更长T1更长T2。增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面神经瘤:多为神经鞘瘤,少见,多发生于乳突段,其次为鼓室段,极少发生与内耳道,临床进行性面瘫或面肌痉挛。
CT:面神经走行区占位病变,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骨质破坏。肿瘤边缘光滑,可突破骨轮廓,进入中颅窝。肿瘤突入鼓室或外耳道,可表现相应部位肿块。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罕见,占颅内神经鞘瘤的2.9%,迄今鲜见文献报道。根据肿瘤的放射学和手术所见,Samii等将其分成A、B、C、D四型,本例属于C型。
本病诊断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而影像学检查应首选MRI。虽然神经鞘瘤的起源和大小限定了其临床表现,但由于颈静脉孔局部解剖复杂、变异多,肿瘤长时间缓慢生长,使该区结构异常;另外,据Saleh等尸解观察发现,ⅩⅡ脑神经在出颅底处与Ⅹ脑神经紧密接触,貌似一根神经。因此要确定其确切来源常感困难。
Hakuba等对45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析后发现,肿瘤多起源于Ⅸ、Ⅹ、Ⅺ脑神经的一根或多根,可影响到Ⅱ、Ⅴ~ⅩⅡ等脑神经,其中ⅩⅡ脑神经最常受累,占78%;其次为Ⅹ脑神经,占73%。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Ⅰ期全部切除。手术进路取决其类型。
本例采用了Fisch的颞下窝径路,该径路可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及颈部重要的神经及血管,为精确操作提供了方便。
哈市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jj/1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