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次战胜癌症的革命老人记首都最杰出

我父亲陈春森年生,今年99岁了。年在北平参加“一二九”革命运动,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参加抗日战争,在《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的前身)“游击办报”10年。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考验,是创立新中国的红色新闻战士。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后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还经历了三次癌症的折磨与考验。

年他72岁,因便血被诊为痔疮,治了一年后才确诊为直肠癌。他承受了先放疗,再手术,然后化疗的全过程治疗。治疗的副作用使他吃不下饭、大便失禁、不能平卧,治疗过程的痛苦他都经历了,但是他坚持挺过来了。出院后康复的不错,他习练书法、散步、练郭林气功,不但很好的活着,还很快恢复工作。他担任中国铁路文联主席的同时,还任“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

12年后,他84岁时又在左耳下发现了一个小鼓包,逐渐长到花生米大,被确诊为腮腺癌。因为靠面部神经过多,初诊时医生不同意手术,因会造成面瘫,影响生活质量,但他坚持手术。大夫终于同意,且手术十分成功。术后确实半边面瘫,止不住流口水,睡觉闭不上眼睛。术后30次放疗,射线造成口腔溃烂、难以进食,喝水都困难,体重减了20多斤。但他咬着牙关,硬是坚持过来了。面侧部皮肤也烤黑了,但他不怕难看,坚持锻炼。半年后,面瘫竟神奇的康复了。

又时隔五年,癌症再三降临到他的头上。在鼻子左侧发现一个表皮破溃,总出血不愈合,血痂还不断的扩大,医院确诊为皮肤基底细胞癌。当时他已90岁高龄,鼻子动手术,要从大腿取皮补,大夫还在犹豫,他却坚定地做手术。这次手术也成功了,而且未补皮。经过半年的疗养与锻炼,健康又恢复了,现在面部已不大能看出手术痕迹。

今年已是他三次患癌后的第27个年头了,虽然已99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壮心不已。他没有被疾病吓倒,不但健康的生活着,还在继续工作。病后他一直没闲着,与老战友一起,在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主持编写、出版了13本书,还写了10多篇研究新闻史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他人虽离休但心未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工作者、志愿者,继续苦干,抢救报史。在他主持下,多次召开研讨会。他快乐的生活工作着,坚持不懈,忘记了自己是个癌症病人。

别人曾多次问他,三次患癌症仍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有什么诀窍?他说:

一是坚强的信心——不怕癌症,积极配合治疗。癌症目前在世界上仍未被攻克,仍被称为绝症。我父亲常把大病比作魔鬼,把小病当成小鬼。他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怕鬼、不信邪。过去抗战时对外国侵略者,就是敢打敢拼夺胜利,从未屈服过。癌症是可怕的病魔,但不要怕它!”有的人一被告知得了癌症,就精神崩溃,甚至被吓死了,那是对癌症缺乏认识。我父亲在三次癌证确诊后,都是坦然面对,不急不慌更不怕。他协同医生一起探讨治疗方案,他说“抗战时出生入死的年代都过来了,只要治疗方案对头,我不信斗不过癌细胞!”他三次手术,都是在70-90岁的高年龄段,大夫曾担心他手术后能否下手术台。他不但不怕,还鼓励大夫说:“你们放心,手术认真做,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如果失败了,就算给你们练手吧,不必担心。”大夫听了实在感动。结果三次手术,都圆满成功。由于他有乐观的态度,术后放、化疗配合的好,度过了癌症治疗过程最痛苦的考验。大夫都夸他是“模范病号”。那么大年龄了,不叫苦不叫痛,坚持完成全程治疗,十分不易。

我父亲的乐观,还表现在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他说:“人们一讲到癌症,往往会马上想到死。其实,二者不是必然的联系。病不及早治,或治的不得当,有可能死;如果治得及时,治得彻底,就会康复。对于人生来讲,生死是必然的规律。可以把人生比做太阳,清早的太阳,有朝霞,傍晚的夕阳,放光辉。人生一辈子,一路有光彩,但死是必然归途。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怕死。重要的是,生得要有价值。生命不在于长短,但活得有意义,就不会怕死。”把生死规律看透了,面对癌症就会坦然了。

二是科学的诊治——中西医结合,全面战胜癌症。

癌症发病时表现在身体某个部位,是局部的,但是癌细胞的侵犯会是全身的,因此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手术和放疗可以局部切除和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化疗可以深度治疗。同时在治疗和康复中,亦应重视依靠中医、中药,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我父亲在三次癌症手术后,又坚持服中药多年。他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有效的。他说治病要讲究科学,医院找专科大夫,不能随便听信游医。治癌症的第一步是确诊,这一步十分重要,否则将耽误治疗。我父亲三次癌症的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26年来卓有成效。

三是积极的康复——书法加气功,走出癌症阴影;

我父亲一直认为:癌症治疗后,康复保健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巩固疗效、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的重要时期,一点不可以马虎大意。他在康复阶段,没有消极的卧病在床,而是积极的参与锻炼。第一次手术后,他曾到北海公园学习郭林新气功,以后常年坚持郭林气功抗癌。每年春秋两季就到北京郊区郊游,第一次病后康复,去过云南、海南岛、黄山旅游。第二次病后康复,还去过妙峰山、慕田峪长城、五台山。87岁高龄时,从香山“鬼见愁”用了4个小时步行下山,考验了体质。第三次康复后,已94岁高龄,还去上海参观了世博会,并到庐山旅游!游人看到一头白发的老人,能在高山上自行观光,都说“老人真不简单”,却不知他还是三次手术后的癌症病人呢!

他平时坚持每天出外散步,取牛奶,自己洗小件衣物、下楼拿报纸,还自养盆花。他如此高龄,大可不必自己去做这些生活琐事,但他乐观的看待生活,常说“我也是个小时工,锻炼一下。”他生活规律,注意饮食,粗茶淡饭,坚持锻炼。每天喝一小杯红葡萄酒,早晨一袋鲜牛奶,晚上一袋酸奶。吃的多是五谷杂粮、新鲜蔬菜、鸡鸭鱼肉,饭量不小。现在血压正常、体重不超、头脑清醒、牙齿一个不掉,精神饱满,全身没有大毛病。这些是与他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康复活动密切相关的。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好书法,还时常习练,经常参加书法展览。他喜欢站着写大字,四尺、六尺宣纸,写起来就是10多张,连写一、两个小时,兴致很大。96岁生日时,还写了八尺宣纸的大字幅。书法是他一生的爱好,既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也成为他锻炼与康复的一种好形式。

他除了生活多彩外,还有使他病后过得更充实的内容,就是继续工作。在担任中国铁路文联主席10多年间,他带头提倡并协助各铁路局组织基层文联。他去过全国铁路系统很多基层单位,与铁路职工一起参加文化活动。他还主持“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的研究工作,编写革命战争时期游击办报的战斗史,已经出版了10几本书。他甚至在住院手术治疗期间,仍带着报史资料研究。他常说:“工作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已成为几十年来的习惯”。他离休后做的工作,从不要报酬,甚至交通费、活动费、资料费都自己出,体现了老同志的奉献精神。

他常说,工作起来精神集中,把什么癌症、这个病那个病都忘掉了,这是他康复过程中的又一体会。

我父亲谈到康复时,常讲要“居安思危”。他认为人身体里的癌细胞不可能全被扫荡光,治疗后不能轻敌。他把癌变的各种可能都估计到,防止它再捣乱。万一死灰复燃,就要再与病魔斗到底。他重视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强壮体质。相信癌症能防、能治、能好,对此有坚定的信念。他还打比方说:“对癌症,要像对待敌人那样,敢打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四是家庭的支持——癌症康复的后勤保证。

我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和谐的家庭。父亲患癌症后,得到了我母亲和全家人的细心照料、全力支持。在他高龄作手术时,大夫都曾打过退堂鼓,怕老人下不了手术台,怕严重的后遗症,曾慎重地告诉家属,年纪太大不要作手术了。但我母亲与孩子们合计后,一致坚持手术方案。并多次找大夫,表明不怕手术的决心。大夫最终被感动了,同意手术。后来手术都成功了。我们全家在治癌、抗癌、病后康复锻炼的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父亲康复期出游,孩子们轮流陪同。家庭支持确是抗癌胜利的一大保证。我父亲又有顽强的毅力,手术和康复都很好。他常说,家庭的支持才使我抗癌一次次获得胜利。

后来,我在年得了乳腺癌,当然对家里也是又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是有我父亲抗癌胜利的榜样,我也坚强的扛过来了。当时我手术后,曾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法化疗,难以走路。在放疗后白血球降到,仍坚持完成30次放疗。病后一年就回单位上班,又工作五年后退休,现在康复12年了。父亲得知我患癌症后说:“不要怕,你强它就弱,一定要战胜它!”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治疗、认真的康复、全面的锻炼,也使我战胜了癌症。一直快乐忙碌的工作、生活着。

父亲讲,他要与癌症斗到底,争取长寿百年,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还说“对于癌症要防、要抗、要治,要敢于打败它,还要善于战胜它,与它和平共处。”我祝父亲健康长寿,也祝愿癌症病友们更顽强。医患结合,共同抗癌,争取光辉灿烂的明天!









































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jj/1329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