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又称“口眼歪斜”,“歪嘴风”,“口歪”,“吊线风”。西医病名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一、面瘫的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感受风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史。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二)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
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6.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的“倒错”现象(久病的患者容易出现)。
三、管氏特色治疗方法:
1.针灸方法:
取穴处方:以近部取穴为主:风池、耳后乳突周围阿是穴、颊车、牵正;配合远部取穴:合谷。
针灸方法:早期毫针浅刺、轻刺激、用泻法,刺激量不宜过强。风寒者可针上加灸,风热者用耳尖刺血法;中后期用补法,配合针上加灸或局部拔血罐,加电针。
2.其他配合方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采用面部闪罐、颊粘膜刺络出血、耳尖刺血法等疗法。
四、总结与体会:
1.针灸治疗面瘫疗效卓著。管氏针灸治疗本病,具有面部取穴少而精,主要在耳后面神经经过的诸穴上进行针刺。直接针到病所,所以,患者痛苦小、疗效佳、见效快、疗程短。
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中枢性面瘫属于脑血栓后遗症的一个临床表现,病位在大脑,部属于本病的范围。
3.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治疗后外出时可戴口罩、帽子、围巾等。
4.由于病侧眼不能闭合,所以睡眠和外出时应戴眼罩,白天使用眼药水滴眼,晚上使用眼膏涂眼,保持眼睛湿润,避免感染。
5.勿用冷水洗脸,夏天应避免吹电风扇或空调,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6.疗程和预后:本病有自愈倾向,但针灸可以起到缩短病程,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在管氏门诊就诊的患者,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约2/3的患者,在三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
7.针灸治疗机制: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
8.治疗难点:早期失治、误治,或是由于面瘫的病位较深,容易出现面肌痉挛,这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这种情况出现在多方治疗无效,病程数月或数年的患者。
9.部分患者是由于耳部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此类病例比较严重,康复起来较一般患者要慢一些,采取的配合治疗方法也要灵活增加。
管玉杰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jj/1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