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斜、吊线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每年冬春交替之际由于气温变化大,更为多发。
面瘫的发病,内因是主导,外因是直接诱发因素。发病突然,常无任何先兆,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患者病发前,一般有受风寒或病侧耳后吹凉风史,有些患者在发病前有耳后或耳周疼痛,也有患者有偏头痛的前兆症状。针灸理论中,面瘫急性期一般辨证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型。无论是哪一型,都可以在起病初期选择针灸治疗。近期,曹先生因入睡后未注意保暖,面部受寒凉侵袭而导致面瘫。来针灸康复科就诊时他已发病一周,左侧口角下垂,漱口漏水,鼻唇沟变浅,左眼迎风流泪,额纹变浅,皱眉困难。起初曹先生对自己的病情很是担心,但通过主治医师对其疾病的详细解释,曹先生很快医院好好治疗。
针对曹先生的情况,主治医师采用针灸配合电针、TDP神灯、面部闪罐、梅花针等治疗,以达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改善面部气血运行;同时结合现代射频疗法,药物穴位注射,口服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2周后,曹先生的症状已完全改善,迎风流泪症状消失,双侧额纹对称,与常人无异。
因疫情影响而耽误了治疗的李女士,在膏药外敷治疗20余天症状无明显改善后,选择了来我科进行针灸治疗。入院时,患者右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右眼闭合不严,右侧口角歪斜,右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流涎,饮水漏水,鼓腮漏气,面部局部肌肉发僵。科主任秦颖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配合中药,针药结合,更快取效。在面瘫恢复过程中采用通督温阳针法,着眼于全身经脉气机的调节。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放下包袱,忽略病患,重新投入工作生活。正在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李女士,对自己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信心。
针灸康复科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及新技术的引进,通过中西结合、多手段、个性化的系统治疗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目前在我科治疗的面瘫患者,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及痊愈。温馨提示
针灸康复科您医院就诊,切莫拖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或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增强体质,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文字:刘楠(针灸康复科)
摄影/编辑:同蒙蒙
编审:雷鹏
记录新闻事件展示医护风采
分享健康知识活跃文化生活
往期精彩回顾疫情防控期间就诊告知书我院开展冬季安全生产隐患专项大排查我院召开建设卒中中心学术培训会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点下给小编加点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jj/1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