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膏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至今有二千余年的历史。膏药学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集中体现了中医学里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司外揣内”的文化精髓,再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辨证施治”的独特医学价值。
古代医学家认为:“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药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是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山东淄博市具有百年历史的赵培印面瘫膏药(适合于各类新生面瘫及多年面瘫后遗症;分为连续贴用15天的面瘫康复贴及15天内仅贴用1天即可的追风拔毒贴,两类形式),正是秉承这一理论,辩证施治,合理配伍药材,制成膏药,通过体表的穴位贴敷即实现良好的效果,以其显著的疗效,多次被载入地方史书。
作为赵培印中医膏药的发祥地山东淄博,历史上正是以淳于意、扁鹊、公孙光等为代表的齐派中医学的跃土.齐派中医学作为齐文化中的靓丽奇葩,历经岁月的沧桑,不断发扬广大,使齐派医学在中医发展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临淄乃至于淄博地区民间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古代医学家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有关膏药的应用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更广泛使用。明清时已普遍使用,膏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治疗范围也越来越广。赵培印面瘫膏药以其曾祖父名中医赵台阶、祖父赵天津(其生平事迹《见于淄博历史名人大观》)及其后人创始传承发展,以传统的膏药疗法,在治疗面瘫方面各具有显著效果,传承至今享誉四方。
尤其是从清末开始,历经民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临淄解放、建国、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动荡时期,直至今日,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赵培印家族的制膏售药行为从无间断。
也正是这一百多年来源远流长且丝毫没有中断的传承制膏售药行为,才造福了四方百姓,才有了“赵培印面瘫膏药”品牌的逐步形成,他是赵培印家族历经五代传承及辛苦呵护、培育的一张淄博地区的靓丽中医药名牌。他历经岁月的沉淀,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故享誉齐鲁大地。
赵培印面瘫膏药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古代医学家认为:“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而面瘫,又叫吊线风,从中医角度而言,受凉风侵入或寒热不均而产生的一种接近于面部及其经络的一种痹证的主因,即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引起以面部瘫痪为主症的病症。这种情况下,膏药手法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赵培印面瘫膏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其主要是运用一些活血化淤、祛风除湿、软坚散结、通经活络等功能的配合用药,来通畅痹阻的气血,营养筋脉关节,从而达到对面瘫痹证的治疗。
赵培印面瘫膏药,按一定的比例,将当归、川芎、白附子、僵蚕、地龙、木香、秦艽、蝉蜕、陈皮、防风等诸多中草药予以配伍。通过家传秘技手法,按一定程序,熬制成膏,制成膏贴,敷于患者的相应穴位,从而达到追风驱湿、开窍通络、补肾强骨、舒筋止痛、恢复经络等功效。
赵培印面瘫膏药对面瘫病因的分析
赵培印面瘫膏根据一百多年的治疗实践,认为:面神经微循环障碍、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过大等都是面瘫的诱因。
1、多数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如吹电扇、遇冷水等。当人体的抵抗力正处在最低点时,遇冷后面神经血管发生了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而引发了面瘫。
、少部分患者病前有过疲劳史,免疫力相对下降。如果遇到情感的相对过大波动,如生气、害怕、紧张、压力过大等,则易患此病。
3、少部分患者发病前后有病毒感染迹象,普遍患有感冒、耳炎等症状。
4、极少数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面瘫患史。
5、极少数的孕期、产褥期的妇女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面瘫。
赵培印面瘫膏建议人们对此常见病产生足够警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受凉和劳累,预防感冒,及时排解心理压力,以达到预防面瘫的发生。
赵培印面瘫膏药对面瘫病症的辨症施治及药物原理
实践中,赵培印面瘫膏药形成下列面瘫病症的诊断要点:
首先,是新生面瘫,或者一年之内的面瘫患者,一般存有下列症状:
1,使劲的闭眼,患侧的眼睛往往闭合不紧,有的甚至于白眼珠出现;
、抬眉时,不能扬眉,额上患侧邹纹减少或消失;
3、使劲鼓气时,人中穴歪向另侧,且患侧嘴角漏气;
4、患侧皮肤肿胀或者变薄;
5、患侧的眼睛流泪或者无泪;
6、患侧的耳后根、眼框上下、腮处,用手摁压有疼痛感。
其次是,面瘫后遗症。普遍症状为:1、眼睛,患侧的眼睛应当缩小,感觉到变紧;、其嘴角,应当出现凹陷,且感觉到发紧。可令其做吹口哨的动作,即可观察出患侧的嘴角已不能外伸。3、患侧的眼角或眼下皮及嘴唇上下部位,有抽动、跳动或者口眼联动的现象。可令其使劲闭眼睛,此类症状更加明显的动。4、脖子下面,是否已有筋凸出并动。5、用双手捏摸两腮,会感觉到患侧的皮肉明显的僵硬、萎缩,捏不起来。
对于上述症状,赵培印面瘫膏药采取辨症施治、因症配药、拥有10种治疗方案。且所有治疗用膏,均采用名贵纯中草药精制而成,通过穴位渗透,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激活恢复受损瘫痪的面神经,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与其说是治疗,更确切说是对瘫痪的面神经血管进行营养。此举避免了其它治疗手法在治疗面瘫上,治标不治本,屡治屡犯,反复发作的问题。
一、人物生平编辑本段赵培印,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名中医赵台阶(详见版的《临淄区志》第页)第四代直系传人,现为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年以鲁发56号文件公布)的首席传承人。
赵培印的曾祖父即清代民间名中医赵台阶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传统膏药外治疗法有简便、经济、见效快的优点。大多肌肤之疾及心腹之患,一张膏药就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既不影响人们劳作,也省去了炮制汤药等繁节,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赵台阶诸多的膏药疗病实践中,尤以疑难杂症面瘫、面肌痉挛的膏药疗法最为称奇。在赵台阶的行医实践中,常遇口眼歪邪、面部抽搐的“吊线风”病人痛苦不堪,长年饱受病情折磨,却苦无良法治疗。据史料《清医官案》记载,就连操纵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初患面瘫后转发展成而最终没能治愈。赵台阶深入钻研,终于年(清光绪二年)研制成“吊线风”膏药,将新患的面瘫病症予以攻克。(上述记载可查01年由时任淄博市政协主席岳长志主编的《淄博历史文化名人大观》第55-57页,中国古籍文物出版社)。
赵台阶制定了“传男不传女,传长子不传次子”的严格祖传秘方规定。其后,赵台阶之子赵天津(第二代传人)得其面瘫膏药之秘传。再后,赵天津传其独子赵锡庚(第三代传人)。赵锡庚为人宽厚,精于研究医学。
年月,赵锡庚独子赵培印(第四代传人)出生。既为了寄希望于将面瘫膏药发扬广大,增强传承的紧迫责任意识;同时,也为了给第四代传承人赵培印以更多的责任压力。赵锡庚将这一祖传几代的面瘫疗法命名为赵培印面瘫疗法,将面瘫膏药命名为赵培印面瘫膏药。(01年由时任淄博市政协主席岳长志主编的《淄博历史文化名人大观》第55-57页,中国古籍文物出版社)。
赵培印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中医,对中医的疑难杂症和中草药的研发都有较深的研究。他坚守“忠厚传家远,医德继世长”的家训,宽厚待人,乐善好施。深入研究膏药原理,根据祖上所传膏药秘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辨症施治,对不同的病因施以不同的手法配制,将膏药疗效提升到新境界。
在赵培印的努力研制下,一改其曾祖父赵台阶创始的膏药仅能单纯治疗新生面瘫,对一些疑难面瘫病症、多年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等均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赵培印对一百多年所传的面瘫疗法涉及的环节及膏药配方进行了合理的增减创新,将一些现代医学的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面瘫的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现在,赵培印对一些疑难的面瘫病症以及多年的面瘫后遗症、面瘫的近似病症面肌萎缩、痉挛等,均能遵循辩证施治、因症而异、区别用药的原则,将祖上经四代单传的面瘫膏药疗法在其手上得以发扬广大,治愈率大幅提升。自此,赵培印面瘫疗法也声誉大振,实现了一百三十多年传承中新的突破。
山东省人民政府经临淄区人民政府与淄博市人民政府层层审查、申报的基础上,正式发文将以赵培印名字为命名的“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纳入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年以鲁发56号文件公布)。年山东省邮政局发行的以“赵培印面瘫膏药”为主题的发行全国的明信片上,经过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审查,第一次以“国宝秘方”的标志对外公布(明信片编号:10--13--)。01年,由山东省财政厅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用于专门扶持赵培印面瘫膏药的专项保护资金首批9万元,用于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的保护(详见:01鲁财字号文件)。
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年中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中医药更好地惠及百姓,由国务院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7个部门共同主办为期3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全国各大媒体均有报道,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抓)。其中,赵培印及其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被列入全国巡展(年9月1日的《鲁中晨报迷你周末》有关于赵培印参展的图片报道)
年9月,由国务院多个部门发起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赵培印先生受邀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非遗传承中医药项目的展示。之后,01年9月在台儿庄、年10月济南,这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赵培印及其赵培印面瘫膏药,均受邀代表山东省参展。(备注:关于赵培印携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参展三次非遗博览会的事实,每次的中国非遗博览会组委会的相关展示名录上,都可查到;《联合日报》《淄博晚报》都有对赵培印的现场采方报道)。
淄博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十八点”以“百年老膏药传奇”(01年7月17日18点播出)、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以“淄博百年膏药,熬出省级非遗”(年8月31日18点播出)以及其它电视节目多次对赵培印做出采访报道。平面媒体如《联合日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鲁中晨报》等也多次对赵培印予以专访报道(相关报道,均可从上述报纸的电子版予以查证)。年,由淄博市档案局与淄博晚报社联合出版的史料《淄博记忆》一书,也专门将赵培印及其面瘫膏药记入其中(由潘海涛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社1月发行,第57-6页)。
现在,赵培印本着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与三个儿子赵富、赵焘、赵友一起,致力于赵培印面瘫膏药的保护、传承、发展。
附:
赵培印面瘫膏药声明:
(1)赵培印面瘫膏药自清朝年间创始以来,历时多年,“传男不传女”,经四代单传,现传承五代,目前赵培印面瘫膏药的秘方已得到了国家专项保护。
()、赵培印面瘫膏药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为"赵培印",凡不以"赵培印"为名称的任何膏药,与赵培印面瘫膏药均无任何联系。警惕傍名牌等仿冒假冒者.
(3)、淄博市于年9月,以淄政发[]56号文件,公布"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4)、山东省于年9月,以鲁政发[]3号文件,公布"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5)、赵培印面瘫膏药张店分医院北邻.
(6)、赵培印面瘫膏药济南办事处,医院北门。(济南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f/1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