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人才缺口大但为啥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难找

搜索下“康复人才缺口”,感觉很大的样子。

尤其慢病的高发与人口老龄化,感觉康复人才的缺口应该更大。

但现实的问题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

本文不讲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讲讲实际情况。

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的同学们,大体知道我再说什么。

康复需求旺盛吗?

非常旺盛。

慢病高发、老龄化是专家挂在嘴边康复需求旺盛的两个背景与大环境。

以中风为例,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的康复科只靠中风,就可以生存下去。

老龄化方面,现在提到的康养结合,更是离不开康复。

康复需求旺盛,为什么就业还困难?

上面讲的只是理想状态。

比如在我山东老家农村,随处可见中风的大爷大妈拖着残疾的腿脚到处溜达,但不会有人去医疗机构康复。

主要问题是没钱。

如果要进行康复,要不自费自己花钱;要不医保花钱。

在DRGs或者医保控费情况下,医保付费只会增加多重限制。

自费的话,康复的费用对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讲是不小的一笔费用,甚至可能比救治中风的费用还大。您觉得病人会花这个钱去康复吗?

就算钱的问题解决了。

康复还要考虑时间与精力成本。

比如中风,基层的社区卫生中心或者卫生院通常是不开展康复服务的。

医院开展康复。

病医院进行康复?家属接送还是护工接送?

医院,谁来陪护患者?

如果由护工来做这,费用又增加一笔。

如果家属来做这,时间成本与精力成本能承受吗?

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或者卫生院不能开展康复吗?

假设政策是允许的。

像中风或者老龄病人,基础疾病都比较多,年龄又偏大,万一出现风险怎么办?医院,科室设置比较全,可以随时由专科医生会诊救治。

社区或基层呢?

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最终,康复机构只能设置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还是经济比较发达或者医保制度对康复有所倾斜的区域。

经济比较发达区域,大众对康复的认可度本身也会比较高。

不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不想去基层,而是去了基层工作也没有办法开展,尤其不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康复治疗学专业医院就业已经饱和。

一方面是培养康复治疗学的学校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医疗机构数目总是有限。

一方面,医疗体制内“重医轻技”的风气,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当然,医院不挑,就业还算比较容易。

不管什么地域、医院,

找到工作仅仅是开始,后面主要靠自己干吧,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搞康复的有多么高大上,(健身、美容圈炒的厉害)

其实,医疗机构内那些搞康复的,过的冷暖自知。

康复杂谈:康复并没有多么高大上

尤培建简介

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医院.康复医学科。

曾经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康复与运动医学系、英派斯健身集团。

学历:西医本科、体育硕士、中医康复博士。先后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职称:主治中医师(骨伤、中医内科、全科医学),主管康复治疗师。

技能与特色:医体结合、整合治疗(综合运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康复技术、中外针刺与手法治疗技术、营养与运动等多种手段处理健康问题)。1.骨科运动医学康复: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颈肩腰膝踝痛、运动损伤)。擅长解决与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与医学有关的运动问题。2.神经疾病综合康复:中风后遗症,头痛,头晕,面瘫,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

3.中医内科与其他:中药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部分胃肠、呼吸、妇科疾病(胃炎、溃疡;咳痰喘;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干眼症、疲劳与亚健康等)。

倡导医学与体育结合促进健康。对现代健身有所研究,专长于健身运动的专业化教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体院,自年以来,从事健身教练培训工作。银吉姆健身集团/银力体育学院顾问。对传统武术有所研究,致力于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训练:常年坚持练习赵堡太极拳(王庆升系)、孙氏形意拳(孙存周系)、八卦掌(梁派王桐系),擅长运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传统武术练习。曾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博士后流动站(后因个人原因退站)。尤培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f/17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