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忽视了日常的一些习惯而给身体带来了危害。
接下来清君要给大家揭晓一些关于健康的冷知识,只希望能让更多人走出误区,看清健康的真相。
▲伏案午睡,危险!▲
很多人都有趴在桌子上午睡的习惯,特别是学生和白领。事实上,伏案午睡非但不能让人充分放松,可潜在多种危害。
伏案午睡时,多处神经受到压迫,人在这种状态下往往处于焦虑状态,并不能睡踏实。
其次,伏案午睡会使眼球受压,视力受损。有些人在午睡后会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原因就是眼球在睡觉时受到了压迫。如果长时间如此,就会造成眼压过高,使视力受到损害。对于已经出现轻微近视症状者以及近视患者或戴隐形眼镜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同时,伏案午睡会使脸部变形,手臂酸痛。长时间压迫手臂和脸部,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脸部和两臂麻木酸痛。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局部性神经麻痹或使脸部发生变形。
由此可见,伏案午睡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休息方式。顺带一提,有些人习惯在午休时坐着打盹。研究表明,这并不能消除疲劳。通常,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循环会减慢,头部供血会减少,坐着打盹时供给大脑的血液会更少,很容易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细嚼慢咽?别慢过头了!▲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健康。
确实,吃的太快的确不利于健康,一是因为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容易伤害食管黏膜和胃;二是因为“狼吞虎咽”容易使人在大脑发出饱足指令前就摄入了过多热量,从而导致肥胖。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确实有一定道理。那么,吃饭是不是越慢越好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消化食物的消化酶存在分泌高峰,高峰期为十几分钟,此时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在我们进食时,特别是进食油脂性较高的食物,吃饭时间一长,受到脂肪刺激,胆汁就会从胆囊排放到肠内来消化食物。但胆汁数量是有限的,可能无法充分消化脂肪,由此引发肥胖。可见,吃饭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肥胖。
总之,吃饭太快或过慢对健康都是不利的,最健康的吃饭时间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
▲戴着耳机去锻炼可以吗▲
很多人喜欢在跑步时戴着耳机听音乐,这么做也许能缓解重复运动带来的单调感,但对听力的伤害不小。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传入耳朵,这中间声音的高频部分已被空气吸收。戴了耳机,传声器就压在了耳朵上,所以耳朵吸收了全部频率的声波,对听力有损害。耳机塞入耳朵后,跑步时摩擦会加重,外耳道的皮肤易被划伤。
另外,边跑边听音乐会使主管思维的神经中枢得不到休息;同时由于兴奋的扩散作用,又会使主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受到抑制,影响锻炼效果。
因此,锻炼时最好专心,实在想听音乐也不要用耳机,直接放出来即可。
▲哭真的有益健康吗?▲
哭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定格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负面情绪反应,然而实验与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哭对缓解情绪压力是有益的。
心理学家克皮尔调查了个人,并将他们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患病组是溃疡病和结肠炎的患者,这是两种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的疾病。结果发现,健康组哭的次数比患病组多,而且哭后自我感觉比哭前好许多。
研究还发现,人们因情绪压抑而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哭泣会将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随着泪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紧张情绪。
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哭后感觉比哭前要好许多。
哭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对人的心理起着一种有效的保护作用。当人精神蒙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强烈的负面情绪会造成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而当这种紧张被压抑下去得不到释放时,会损害身心健康,促成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哭泣能提供一种释放能量、缓解心理紧张、解除情绪压力的发泄途径,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有害健康,且这种损害健康的过程是缓慢的。长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所以情感变化引起的哭是机体自然反应的过程,不必克制。
需要注意的是,哭也要适当,否则也会有害健康。由于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哭泣时间拉长,胃的运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就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的还会诱发麻疹。因此,心理学家主张哭不宜超过15分钟,要学会控制自己,做情感的主人。
▲得了脂肪肝,该怎么减肥?▲
得了脂肪肝,很多人都会开始疯狂减肥,经常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想把脂肪肝快速除掉。
然而,这种所谓的“饥饿疗法”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脂肪肝的症状,是非常有害的。
脂肪肝患者的确要减少油腻、高脂肪食品和甜食的摄入,但仍应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
▲眼镜,也有寿命▲
一副眼镜会戴多久?不少人的回答可能是,除非坏了否则不换。这也说明了很多人对眼镜的寿命没有概念。
事实上,镜片如果超期服役,不但易产生视疲劳、眼干、眼涩等现象,还可能导致近视加重。
成年人的近视镜应一年半到两年更换1次,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整度数,二是更新换代。青少年时期是用眼高峰期,因此最好3个月到半年更换1次。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定期检查视功能。
作者:海天、赖维云
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祁蕊
相关推荐
《冷门知识大揭秘》作者:海天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点击购买按钮享购书优惠↑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细致的知识分类+独特的阅读模式+丰富的图片解说”,以18个专题内容、多个知识点剖析,对众多新奇有趣的冷门知识,一一进行揭秘、解说,帮助读者快速成为一个冷门知识达人。本书具体内容包括:身体健康最重要、谣言止于有智者、生活百科奥妙多、宇宙天文学问大、自然现象好神奇、植物王国藏玄机、动物世界真奇妙、风土习俗放心上、特色美食有来历、民族国家怪事多、帝王轶事趣闻多、后宫秘事有说法、教育科举待深思、文化拾遗通古今、探源头解读词语、文学艺术堪经典、遗址追踪大揭秘、军事战略有技巧等。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内容“冷”而有趣,适合各年龄层的读者阅读,既是大众休闲读物,又可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好看”都先点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f/1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