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面神经根的病毒感染有关,其神经支配区域失用,艾灸疗法,出现口眼歪斜、面部麻木等症状,发病率尤其以冬季、早春时节最高。此症,中医认为是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阳明经络,使面部气血痹阻,脉络失养,面神经缺血而麻痹致瘫。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中医可通过艾灸、面部推拿等方法,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加速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 1、艾灸治疗 艾灸是治疗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因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艾灸一能抗感染、抗病毒,可迅速消灭病毒抗原;二能加快面部神经根部炎症吸收;三能促进受感染的神经细胞迅速恢复活性。此外,避免了针刺的痛苦,无毒副作用。可以通过灸治以下穴位,逐步恢复面神经功能: ◆灸阳白(取法:在前额部,艾灸论坛,双目平视正前方,当瞳孔直上,眉毛向上1寸处,即为该穴) ◆太阳(在眉梢和目外眦之间作一连线,其中点向后1寸,用手指按到的凹陷处,即为该穴) ◆牵正(由耳垂向面颊部平行量取1寸处) ◆地仓(眼睛向前平视,取眼睛黑睛中点垂直向下,定义为y轴,嘴角处的水平线定义为x轴,两轴交点即为该穴) ◆翳风(头部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其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于后发际上1寸水平,从耳朵后面向后正中线摸,摸过一条明显的肌肉,该肌肉与另一肌肉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攒竹(眉毛内侧端的凹陷处) ◆四白(眼朝前看,黑睛中点垂直向下,在面部颧骨上的凹陷处) ◆丝竹空(眉毛外侧缘眉梢凹陷处) ◆颊车(咬牙时,在面颊部有一绷紧隆起的肌肉最高点,按之放松,即为该穴) ◆迎香(鼻翼外缘当鼻唇沟中即是) ◆听宫(张口时,在耳屏前方会出现的凹陷处) ◆印堂(两眉头连一横线,在横线的中点处,即为该穴) ◆水沟(在面部,先找到人中沟,将人中沟3等分,其上1/3与中1/3交点处,即为该穴) 在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②体位舒适、自然,穴位准确,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以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分钟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2、自我点按 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同时点按上述各穴位,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顺时针方向点按3~5分钟,每日2~3次。 3、按摩面部 两掌心搓热后,双手从脸之下部往上部至前额再向两侧分开至颞部、耳根、拂两颊而下至口周和下颏处,每次60~遍。动作轻柔以局部发热感觉舒适为度。在恢复期时还可配合使用大小鱼际按揉患侧面部5~10分钟,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注意手部清洁处理,手法以轻柔、舒适为度,还应时时练习病侧的各种随意运动,如皱眉、闭眼、张口、鼓腮、吹气等锻炼。 按摩面部古人称“浴面”,可促进皮肤和面部肌肉血液循环,艾灸,气血旺盛,血脉通畅,可增加皮肤营养和活跃面部末梢神经。使瘫痪松弛状态的面部表情肌增强其活力和弹性,对祛除病变及功能恢复大有裨益。 4、增加营养 面神经麻痹后,受神经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就会发生营养不足,而营养又是身体保持强健的重要因素,给受损的神经细胞提供营养,是维持神经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若营养充足,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局部抵抗力提高,经筋脉络就可抵御外来入侵的风寒湿邪。 5、饮食起居 多休息、少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禁烟、酒,忌生冷及辛辣食物,餐后注意口腔卫生。 6、心理疏导 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同时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多谈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康复信心,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章来源于网络
我发现.看完我文章的有两种人......
第一种:看完我的文章并且分享到朋友圈的人......这种人有好东西会跟朋友分享,会爱情顺利,事业顺心,家庭和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生开心~
当然了,这种人也都宽宏大量.....不会介意转载个小小的文章...开心无价嘛~~
第二种:看完文章又没分享到朋友圈的人......这种人.............啥也别说了.........没得说了~~
感谢您这一分钟的陪伴!让我们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点击上面蓝“石家庄颐元艾灸养生有限公司”白癜风医生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y/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