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面瘫是指面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仍留有眼睑闭合不全,食物稽留颊内等面瘫重要指征,亦有称之为顽固性面瘫、重症面瘫。 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结合刺络拔罐疗法对于难治性面瘫有显著疗效,现就石学敏院士门诊观察的几例难治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病例1:刘xx,女,49岁。患者“左侧面瘫半年余”。患者于年11月12日,因洗澡后受凉出现耳后疼痛1周,继而左侧面部发紧,额纹消失,皱眉不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鼓腮漏气、存食,左侧面部麻木。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维持在/80mmHg。医院进行输液、针灸、中药治疗4月余,帖覆膏药2月余,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嘴角不自主抽动,遂来我院就诊。经二个月治疗,现左侧面部症状均有好转。额纹恢复,眼睑闭合正常,左侧嘴角稍有下垂,鼻唇沟较前明显,鼓腮漏气、存食亦有减轻。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病例2:芮xx,男,39岁。患者“左侧面瘫7月余”。患者年1月15医院,诊为“外伤性膈疝、膈膨出,颅底骨折,周围性面瘫,左颧弓、颞骨折,双侧胸腔积液,左9、10、11肋骨骨折”。查颅脑CT示:双侧中耳乳突积血。左侧面部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查左侧乳突疼痛,闭眼露睛,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经三月治疗现症状明显减轻,外观已无明显症状。额纹恢复,眼睑闭合完全,鼻唇沟较前明显,存食现象改善。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滑。 病例3:郭xx,女,80岁。患者“右周围性面瘫”一月余。一月前因受风寒,出现右侧口喎,无头晕、胸闷、心悸、四肢不利,于三中心就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行针灸治疗27日,无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查右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人中线左偏,右侧嘴角下垂,闭合不能,鼓腮露气,存食,右侧面肌松弛,下颌颤动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间断口服珍菊降压片,现血压维持在/70mmHg。冠心病病史。下颌颤动5年,因服止痛药出现颤动,原因不明。年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经一月治疗,现右眼闭合较前明显有好转,存食情况较前好转,但饮水仍有漏水,嘴角下颌颤动减轻。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病例4:丁xx,男,69岁。患者“左周围性面瘫”2月余。患者10年前左侧周围性面瘫病史,经治好转。2月前因着急、劳累、汗出受凉,出现左侧耳后痛2日,左侧口眼㖞斜,头痛,面肌拘紧,闭眼露睛,不能皱眉,嘴角麻木、下垂、闭合不全,鼓气不能,刷牙露水,存食。遂就诊于中医二附院,查颅脑CT:未见异常。医院进行针灸治疗,经治耳后疼痛略有好转,余症未有明显改善。遂前来我院治疗,现头痛消失,皱眉尚可,露睛改善,嘴角麻木减轻,嘴角闭合较前明显好转。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以活血祛风,疏理经筋为治疗原则,采用针灸治疗辅助刺络放血与闪罐相结合治疗。 在石学敏院士的指导下,运用经筋刺法,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阳白四透(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5寸,手法同前,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3寸,施术同前;水沟、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寸,施术同前;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排刺,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总计施术2分钟。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30分钟。同时结合经穴刺法,取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斜刺,进针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完骨,直刺1~1.5寸,施术同前;翳风,直刺1.5寸,施术同前;合谷,直刺1.5寸,施术同前;太冲,直刺0.5~1寸,施术同前。随症加减取穴。 辅助刺络法:分别位于瘫痪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经筋所过之处的阳白、颧髎、下关、颊车等部位刺络拔罐。每次选取2-3个部位,用放血针点刺3-5点,速用闪火罐法,观察其出血情况,令每个部位出血3~5ml,留罐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或在上述穴位采用闪罐法治疗。刺络与闪罐交替进行,穴位交替使用。 上述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起病时均有耳后疼痛,无抬眉动作或抬眉幅度低、额纹消失或减轻、眼上睑松弛、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偏斜、刷牙漏水、存食等症状等症状,发病时间均在1月以上,经一段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病例1患者患病时间较长,达半年余,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抽搐,并有高血压病史10年。病例2患者为外伤导致,颅底骨折,引发周围性面瘫。病例3患者虽发病后及时采取针灸治疗,但恢复较慢。年龄是面瘫预后差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80岁高龄,机体功能渐弱,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帕金森病史。病例4患者为一例二次面瘫病例,本病复发次数越多,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小。4例患者经过门诊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均有明显改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喎”、“卒口僻”、“口眼㖞斜”等范畴,以口眼㖞斜为主要表现,其发生一般认为是经络空虚,气血阴液不足,不能濡养络脉、经筋,复感风寒之邪,外邪乘虚而入,侵袭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阻滞,失于营运,经筋失养,遂致局部肌肉弛缓不收,对侧失去平衡而口眼向健侧歪斜。而难治性面瘫由于病程久,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病情更加复杂。石院士指出,本病责之于经筋病变,病本在经脉,病标在经筋。 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散布结聚之处,凡面部与筋肉有关的疾患皆可从经筋论治。《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筋急、筋纵均可引起本病。寒为阴邪,其性收引,经筋受寒则收缩而挛急,以致拘急疼痛,运动不利;热为阳邪,易伤筋耗气,气津不足则经筋失于濡养温润,以致纵缓不收。所以本病治愈关键在于经筋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以“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为治疗原则。 辅助刺络拔罐可使面部筋肉得到正常血液的濡养,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神经组织代谢,降低神经变性,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加速麻痹神经功能的恢复。 笔者观察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较好,但难治性面瘫由于病情严重或者病后失治误治,其病程日久,经脉失于濡养,正虚恋邪,经脉阻滞不通,病情复杂,症状较难改善。采用石院士经筋刺法结合经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难治性面瘫标本兼治,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杜元灏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y/1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