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易针灸治面瘫医案分享彭静山针灸治面

针灸治面瘫医案

 

王某,女,30岁。初诊:年3月26日。主诉:左面瘫3天。症候:自述夜间吹空调暖风后第二日发现左目不能闭合、口歪,活动不能,无头痛。医院诊治。现症: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鼓腮不能,感觉面麻。身恶寒,苔净少津,口干苦。有便秘、失眠病史。脉沉滑。经络诊察:阳明经、少阳经、手三阴经、足厥阴经异常。辨经:病在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并累及厥阴经。选经:阳明经、手少阳经、督脉。选穴:左侧合谷、阳池、外关、翳风,大椎(灸15分钟)、阳陵泉、足三里。中药处方:葛根10g,防风6g,白芷6g,桂枝6g,白芍10g,独活6g,蝉蜕3g,僵蚕6g,厚朴3g,柴胡6g,黄芩6g,甘草6g,薄荷3g(后下)。3剂。二诊:身恶寒已缓解。翳风穴已无痛。手足少阳(头临泣、悬颅处压痛,穴下僵滞)异常,脉已较前有力。取左侧合谷、三阳络、头临泣、悬颅,足三里(双)、阳陵泉(双)。左头临泣、左悬颅揪痧。灸大椎、阳池(左)15分钟。中药处方:柴胡6g,白芍10g,厚朴3g,枳壳6g,桂枝6g,白芷6g,蝉蜕3g,僵蚕6g,甘草6g,防风6g,当归6g,川芎3g。6剂。三诊:额纹已出现,患者补述多年便秘,需常服通便药物才排便。取左侧头临泣、阳白、四白、听会、地仓、悬颅、阳池,支沟、阳陵泉。四诊:面麻继续改善。大便2~3天一次(已不用服通便药)。针左侧听会、手足三里、陷谷、合谷,左商阳放血。五诊:症状好转。针左侧阳白、巨髎、颊车透地仓、温溜、手三里、足三里,点大椎。近日精神疲劳,头项部(太阳经)作痛,针天柱。中药处方前方加桑叶6g、大黄3g(后下),5剂。六诊:面麻继续改善。又昨日过累头痛发作。针左侧颧髎、足三里、禾髎、通天,前顶。七诊:额纹已完全恢复。鼻唇沟接近正常。针左侧颧髎、禾髎、夹承浆,灸左合谷。疗效:治疗7次痊愈。患者工作压力大,经常要熬夜,身体较虚弱,抵抗力较差,受外邪侵袭出现左目不能闭合、口歪,面部活动不能,属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情况。做面部皱纹检查以后进行经络诊察,发现左侧手少阳经的翳风穴明显疼痛,比右侧翳风敏感。经络诊察发现以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异常为主。两条经络皆循行于其面瘫部位,治以解表散风,温阳通络为目的。

患者身恶寒,灸大椎温阳解表,调和营卫。灸大椎15分钟以后患者感觉身体暖和,恶寒已减轻。针刺左翳风为使本经气血流动,散邪,消急性期的神经炎症(《针灸聚英》记载:翳风主“口眼歪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取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的原穴合谷、阳池温阳解表、益气通络。外关是手少阳经的络穴,也通阳维脉,维护诸阳经、六腑的气血平衡,并可活络清热解毒、行气开窍。由于患者多年有便秘故取双侧阳陵泉、足三里。同时给患者开的中药,有散风解表,调和营卫,清泻、疏泄少阳的功效。

摘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

针刺面瘫十法

针灸治疗面瘫,我们经常使用的有十种方法,谓之“面瘫十法”。

一、甩针挂钩疗法

用二十八号五寸不锈钢针一支,由患侧颊车穴进针,初刺时稍深,渐入渐浅,由颊外可见,待针尖正对口角为度。在距针尖五分处,以一手食指按压皮肤,另手捏住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几下,持针的手猛力向外一甩,则面颊堆累皱缩,使口唇及颜面渐趋正常。

让患者自已以手捏住针柄,保持原刺深度不变。过二十分钟,让患者松手,术者手捏针柄,向耳后一松一掣数次,猛然用力甩出,谓之甩针。

也有的患者松手后针体自然松动,可即拔出。拔出针后,细看针尖附近有肌肉纤维像丝线缠绕在针尖上,则效果更好。每隔三天一次。

二、三睑疗法

(一)落睑在完骨至翳风之间压痛明显处。找穴方法以拇指放在耳后乳突边缘向下慢落至穴处则留滞不动。以一寸五分针对准眼球方向刺入至一寸左右。如果找穴和针刺准确时,则不能闭合的眼睑能够立即闭上,故谓之“落睑疗法”。

(二)点睑上眼脸麻痹不能闭全,可用五分长不锈钢针,左手按紧上眼睑,右手拇、食两指捏针以十五度角沿皮边刺边退,像用针划似的,不可深刺,不可使眼睑出血。点刺后眼睑立即合上,谓之“点睑疗法”。

(三)穿睑如经过落睑或点睑,眼睑仍不能闭合是属于严重的眼睑麻痹。可用三十号一寸不锈钢针,一手捏起眼皮,由外端丝竹空下方沿皮横刺,眼睑共分五层,须恰好刺在中层,停留五分钟,然后慢慢拔出,不令出血,眼睑即感松快,且可微闭。对眼睑痉挛亦有效。然而这是难度较大的针刺法。非手法熟练不可轻易滥用。谓之“穿睑疗法”。

三种方法,可以选用,必要时亦可同时使用,故称为“三睑疗法”。

三、口唇点刺

口唇久歪,咀嚼不便,饭粒常留滞齿外,甚者流涎。可用小三棱针,按紧口唇,在患侧上下唇上轻轻点刺,使之微微出血。

四、口腔泻血

眼睛能闭,口唇歪斜经久不恢复者,用消毒纱布垫在唇边,拇指放在唇内使腮翻转暴露,以三棱针浅刺口腔粘膜,针针见血。再把三棱针放倒,由上往下轻轻刮压,出血多些为好。吐净瘀血,不必漱口,以防感染。放血后面腮松爽,口形有所矫正。

五、两点四围

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口歪眼斜不见好转时可用此法。针患侧四白、翳风两穴,谓之两点,宜用补法。再由地仓透人中,人中透健侧地仓,健侧地仓透承浆,承浆透患侧地仓,对口歪往往收效。二者同时使用谓之“两点四围”。

六、眼针疗法

眼针的上焦区包括全面部和五官在内。左眼上焦区在外眦角上部即上眶边缘二分许外四分之一处。右眼上焦区在下眶边缘二分许内四分之一处。刺法:一手按紧眼皮,以五分三十号针沿皮轻刺入皮下,不可碰到眼脸。留针五分钟,轻轻拔出,每天一次。对初发之面瘫,尤其是儿童面瘫,均有显效。有六次治愈的病例。

七、交经缪刺

病程较久,经用多次针灸治疗而无效时可改用“交经缪刺”。在健侧面部,眼上至唇下各穴均可选用,每次取三至四穴,用泻法。据《内经》“左胜则右病,右胜则左病”的原理,只在健侧针刺,疗效亦颇满意。

八、梅花针

患侧面部知觉迟钝,针刺效果不显者,可用梅花针按常规操作,只在患侧面部进行之。隔日一次,叩击要轻,面积要在患侧普及。

九、古传经验方活用

患部以膀胱经、胆经循行部位较重者,可取申脉、金门、光明、地五会等穴。(《标幽赋》)

患部以胆经、大肠经循行部位较重者,可取风池、头临泣、二间、听会、迎香等穴。(《通玄指要赋》)

患部以大肠经、胃经、小肠经、胆经循行部位较重者,可选用颊车、地仓、太冲、颧髎、大迎、阳谷、侠谿。(《百症赋》)

承泣、四白、巨髎、上关、大迎、强间、水沟、禾髎、迎香、颧髎等,为通用穴,随症选用数穴。如口眼歪斜者,选用上关、下关;口歪头痛,选承光;口歪、衄血、头重,选通天;口面歪甚,选完骨、列缺;口噤不能进食,选翳风。(《资生经》)

手法按患者身体虚实和病程久暂而决定。如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新病则泻之,久病则补之。

十、调整经络

久治不愈,可用经络测定仪按常规测定十二原穴,以皮内针埋藏背腧穴以调整经络,可以促进速愈。

体会

(一)面瘫有阳证、阴证之别,阳证易愈,阴证难治。试验方法:先在患侧下关穴刺入一针,达到应刺的深度者为阳证,刺至皮下被阻不得入者为阴证。屡试皆验。

(二)病程越短,效果越好。发病十五天以内的比较易愈。

(三)各种疗法,对证选用。其效果因病邪轻重而异,有的患者七、八次即愈。有的则数月不效,但经过针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久针不愈,或确属由受风寒为诱因者,可用灸法,疗效亦显。

病程长的虽然治愈,但留有后遗症,如额纹不能完全恢复,两眼不等大,口角患侧下垂等。甚难恢复原状。

摘自《山东中医杂志》第3期作者:彭静山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针灸界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发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MORE延伸阅读

石学敏院士为针灸发声:中医精髓或被国外赶超

一张漫画,秒懂中医西医的最大区别

战场上的针灸:美军用中医针灸戳痛了谁?

65岁老教师,自学考上针灸按摩专业研究生,又……

医院科室濒临倒闭,靠一根针月入百万

《针灸界》欢迎投稿,欢迎出任《针灸界》特约通讯员、评论员和研究员,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yy/186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