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中医”、“保健养生”、“保守疗法”等词汇。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医学,它在西方医学流入国内之后,改名成了“中医”。相对于西医讲究的微观精确,中医讲究的是宏观全面,它的衡量标准因人而异,在现代人的思路看来,较难把控,所以误解重重。
我去年利用短暂的时间在上海中医大学习了中医基础,主要是关于针灸推拿方面的。当时,我爸妈并不能理解我为何有动力去学这些,而不是学理财、开车或营销等课程。然而,我并未因此后悔,现在的医患纠纷严重,医生求稳妥自保是很正常的。因此,只有自己懂得了医学常识,才是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的最佳途径。
中医治不了病?只能来保健?
直到近期,我妈的视力变得模糊,疑似得了白内障,我第一反应是你可以去看下中医,虽说最终需要动手术来切除白内障,但至少能利用针灸先缓解症状和调养体质。令我意外的是,她不但没有接受我的建议,还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中医就是用来保健或康复的,哪有治疗的效果?”
虽然我在之后和我妈解释了她患眼疾的病理,但她依然没有任何兴趣。最后,我只是无奈地小结了一句“我作为一个学习过中医的人,我都没办法劝说我的身边人去相信中医,那更多的其他人会对其造成多少误解呢?”,看来我只能从自身做起,然后去影响我的下一代了。
当然,我也大致看到有几种疾病,人们往往寻求中医治疗,比如肠胃病、失眠障碍、不孕不育、老寒腿、腰间盘突出等等。普通人觉得中医是用来治疗慢性病的,作为国人还算是相信“中医治本”的原则,只要不赶时间、不苛求效率。然而,急症就还是跑西医急诊吧,那才是“快准狠”的节奏,特别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
社会上还存在不少与中医打擦边球的养生会所,只要不涉及破皮治疗,有些会所的从业人员就会把中医理疗等项目吹得神乎其神,更有一些美容院都开设了艾灸、刮痧等服务,为的是让消费者放宽心去办卡。有些人选择了这类中医的保健手段,并没有使得病情好转,也会造成中医无能的判断。
中医不比西医?只能撞运气?
其实,凡事都有所长和所短,中医和西医的思维体系不同,硬说是哪个强,这本来就是不科学的。许多人在得病最初先是走西医门诊,实在没疗效之后,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想,转投到中医门诊。
中医医生治得了也就罢了,若治不了,就说明中医无能,但病人的病程都拖了那么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来就是给治疗增加了很多的难度。
一般患者还有一个普遍的概念是,中医是用来治疗疑难杂症的。因为有些症状,例如面瘫、上热下寒、偏头痛等等,那些患者往往先是花了许多的代价去做了各种检查,检查费是花了不少,但检查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得出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而在中医领域里,可能就是一两次扎针就见效的事情。
诚然,目前国内的中医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许多有着中医祖传经验的人,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考入中医大学,无法获得正规的从业资格证书。如此一来,医院当医生的,设立的私人门诊也只能靠口碑传播。然而,普通的患者并不能很理性地去判别私人诊所的好坏,且私人诊所的收费相对都较高,不进入医保,让许多想寻找好中医的患者望而却步。
感觉身体被掏空?学点中医常识吧
我平日里不太看电视节目,主要看的是真人秀和养生类。我的审美选择还是有点两极分化,一个是展现年轻人如何释放生命的光彩,一个是教育中老年如何珍惜生命的能量。
当然,人终要老去,年轻人为了工作努力拼搏,在业余生活里也马不停歇,更有甚者透支着自己的体力,所以现在许多疾病正走向年轻化、低龄化。
有同学诉苦会痛经或长痘,但她吃冰激凌和刺身的时候,也不见得犹豫,这都是管不住嘴的代价;有大叔感叹自己的痛风病,酒肉海鲜穿肠过,毒素可不那么随便被排出;有女生抱怨自己的肤质差,一看她本人的朋友圈里经常上传些夜宵的照片,又隔三差五地说着自己睡不着觉。NOZUONODIE,人的身体是一台机器,还是得定期查看和保养的。
自从学了些中医常识,我对朋友圈里他人转发的健康帖,也会更加理性地阅读和分析。不少帖子的内容是需要被推敲一下的,缺乏相关知识的人可能看着觉得真,就出于好意地转发和传播开来,但这造成的后果可能就会让某个无辜的读者遭受困扰。“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在看到一些养生帖时需要动用大脑去斟酌,或者我们只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kfal/1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