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课堂面神经麻痹的功能训练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

面神经麻痹的功能训练

相关材料显示,我国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平均为每1万人中就有人。我国现有面瘫人群已达到万,近10年来我国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增加了13%,而人群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医治率和节制率都很低。

那么,什么是面神经麻痹呢?它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去治疗它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不受年龄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

中枢性面瘫

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多见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和脑炎等疾病。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等疾病。

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1、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2、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3、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4、流泪时常伴有面肌痉挛或弥散的面部肌肉反应。

5、患侧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表现为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过深。

6、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陈发性不自主的痉挛或抽搐,多出现眼睑、上唇方肌及提口角肌抽搐,嘴歪口斜,病侧眼裂变小,有时、会出现面部肌肉萎缩。

7、患者会有面部麻痹的感觉,并伴有舌头麻痹。

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评估

静态的评估:

1、额部:额纹是否便签或消失。

2、眉部:眉毛较健侧低。

3、眼部:眼裂是否变大。

4、鼻部:鼻唇沟是否平坦。

5、嘴部:口角是否下垂。

动态的评估:

1、额部:皱额是否受限。

2、眉部:抬眉、蹙眉是否受限。

3、眼部:眼睑是否能充分闭合。

4、鼻部:鼻部是否能揪起。

5、嘴部:是否能噘嘴、鼓腮。笑时是否向健侧歪斜、口水是否向该侧留下来、进食时食物残渣是否常滞留与该侧的颊部。

根据House-Brackmann量表。它将面瘫程度从轻到重分为六级。

Ⅰ级:正常,各区面肌运动正常;

Ⅱ级:轻度功能异常,大体:仔细检查时有轻度的面肌无力,可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正常,稍用力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

Ⅲ级:中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无面部变形,可有联带运动,面肌挛缩或面肌痉挛。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减弱,用力后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对称;

Ⅳ级:中重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和/或面部变形。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对称;

Ⅴ级:重度功能异常,大体: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静止状态:面部不对称。运动:皱额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轻微运动;

Ⅵ级:完全麻痹,无运动。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训练

一、面部主被动训练

1.根据穴位来进行治疗

①点按:承浆,人中。下

②一手拇食指至于迎香、下关,一手拇食指至于地仓、颊车。互相挤压。下

③拇指放在下关不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迎香、地仓、颊车共同向上提拉。下

④两手指交叉从健侧地仓和颊车提拉到患侧的地仓和颊车。下

⑤两大拇指重叠向上提拉印堂。50下

⑥食指分别推攒竹、鱼腰、丝竹空,并点按太阳穴,然后依次往上推到发髻处。50下

⑦辅助患者皱眉。50下

⑧辅助鼓腮。50下

⑨弹拨肌肉,放松面部。50下

2.根据肌肉走形来进行治疗

①点按口轮匝肌,重复10次左右。

②向上提拉咀嚼肌、颧大肌,重复10次左右。

③令患者上提患侧口角,必要时给予辅助。

④两手指交叉从健侧笑肌、颧大肌、咬肌、唇角肌提拉到健侧。

⑤根据肌肉走形来进行治疗

⑥上下来回向上提拉提上唇肌、鼻肌。重复10次左右。

⑦令患者主动揪鼻子,必要时给予辅助。

⑧点按眼轮匝肌,重复10次左右。令患者重复睁开、闭合眼睛。

⑨点按皱眉肌同时令患者皱眉,必要时给予辅助。

肌肉放松

二、针灸治疗

针灸可使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恢复。

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患侧抽动,留针20min,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在针刺的同时可加用电针,频率为60次/min,时间一般为15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可以进行下个疗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kfal/19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