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干预面瘫的案例分析
医院胡倩
近期随着气候变化,面瘫的患者日剧增多。经过恩师张秀勤刮痧传承弟子班的深入学习后,我把中医辨证刮痧疗法用于面瘫的治疗中,获得临床十分显著的即刻效果呈现,顾选取两份典型案例分享如下:
一.病史资料
患者1,男,60岁,因“左侧面部肌肉弛缓3天余伴饮水吞咽不利”来诊。刻下:神清,精神可,轻度焦虑,查体配合。自诉左侧面部麻痹,吞咽不利,饮水闭口不易合。既往有“糖尿病史”,餐后血糖2小时15mmol/L。
患者2,女,55岁,因“左侧面部肌肉弛缓两周”来诊。刻下:神清,精神可,轻度抑郁,查体配合,自诉针灸干预三次,效果不显,仍吞咽不利,伴乏力,畏寒。
二.四诊概要
二者双目神差,精神可,形体中等,左侧面部下垂。语音含糊,气息正常,喜热饮,纳差,畏风,寐可,二便调;患者1,张口讲话右侧上唇上扬45度左右,面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患者2讲话右侧上唇上扬20度左右,面唇白,舌淡胖,少苔,脉细。
三.中医辨证依据
面部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本文中均为属于周围性面瘫,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根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于面部经络,气血阻滞,经脉失养,以致肌肉弛缓不收。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阳经易受外邪侵袭,风属阳邪,具有向上、向外散发的作用,所以风邪伤人易侵犯人体的高位(如头面和肌表)。
患者1,久居山中,风寒袭络,近日有吹空调面部受风史,晨起口歪较显,说话漏风。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寒性收引,凝滞经脉,不能游养头目,导致面瘫。证属:风寒面瘫。(未留取初诊照片)
患者2,年过半百,素体虚弱,正气内虚,过劳过思,久病气亏,经气不足,脉络空虚,易受邪发为本病。口歪日久不复伴头晕乏力,纳差。证属:气虚面瘫。
四.刮痧临证施
治疗方法:患者1,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手法平补平泻法。患者2,益气活血。手法补法。
经络穴位:
相同之处:如图一
颈部风池、翳风穴;面部阳白穴、太阳穴、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牵正穴;头部顶颞前、后斜带下1/3;上肢养老穴、合谷穴;下肢内庭穴、昆仑穴。
具体手法:如图2
刮痧搭档:
患者1:每日艾灸颊车穴、地仓穴各5分钟,干预中增加了颧髎穴、阳白穴、太阳穴、风池穴、翳风穴、大椎穴、印堂穴、百会穴各5分钟。
患者2:按揉颊车穴、地仓穴、列缺穴各3分钟,干预中增加了颧髎穴、阳白穴、太阳穴、风池穴、翳风穴、合谷穴、丰隆穴、血海穴各3分钟以及艾灸合谷穴、血海穴、颧髎穴、印堂穴、百会穴各5分钟。
五.效果反馈
患者1在刮痧干预五次,频率为隔日一次。每次干预后嘴角倾斜度改善10度左右,五次干预后痊愈。
第四次干预后
第五次干预后
患者2在刮痧干预后二次,频率为每周二次。二次干预后纳差、乏力改善,吞咽不利好转,面唇微红,嘴角倾斜改善5度左右。
第一次干预
第二次干预
六.总结
本文案例中手法上值得借鉴的是在头部刮痧中厉刮要到位,用刮板探寻头部阳性反应点,透出痧,打开结节。另外,气血虚者刮痧手法轻柔,达到益气养血功效。
中医辨证刮痧过程中,不同证型不同干预方法,辨证思维很重要。往往辨证思路精准,可以大大提高刮痧疗法干预临床疾病的效果,提高效率。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bx/1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