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多是“实用主义者”,讲究最后效果,不太探究“为什么”。中医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大家不管什么“反中医”、“挺中医”,反正生病了,有时看中医就好了,所以中医是“有效”的。而这篇文章,就是告诉你中医是如何“有效”的。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经典的问题:很多喜欢中医的朋友,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几千年来没有中医的话,你祖宗早就死了,哪里还有你”。这种认知,错在哪?错在他们居然不明白,一个物种的延续,取决于其繁殖率是否大于死亡率。以人类来说,一般14岁就可以繁殖下一代,而即使没有任何医疗措施,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大于14岁。所以人类的延续,不在于有了中医,而是人类这个物种在个体死亡之前,往往已经繁殖出了下一代!其实别的物种也是如此,猴子没有中医,不也存活了千百年?猪也没有中医,不也存活了千百年?!用人种的延续,来证明中医的“有效”,实在是毫无道理!但有的时候,中医确实是“有效”的,这大概有5种情况:1病是自己好的,被归功于“中医”比如有一种常见病“面瘫”,本来好好的没啥事,早晨起来刷牙就发现自己嘴脸歪斜,这就是面瘫了。大量“面瘫”患者会求助于中医针灸,扎几针过几天就好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治疗的疗效。但实际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面瘫”绝大多数是因为病毒(多为疱疹病毒)感染了脸部神经,造成脸部肌肉暂时性的瘫痪;一般几天到几周的时间,人体的自我免疫力会战胜疱疹病毒,这样自己就好了,不需要治疗,当然更不需要中医扎针,扎针不可能杀死病毒。我们多年的“应试教育”,在中学阶段很少认真学习医学知识,这使得太多人缺乏医学常识。很多人都不懂大量的疾病是“自限性”的,也就是不需要治疗方法,可以“自愈”的。比如几乎所有的病毒感染。(人类针对病毒感染,几乎全部靠自愈。部分病毒感染可以用西医的抗病毒疗法治疗,以及疫苗来预防)。特别是以小朋友来说,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的感染,其实不需要治疗手段自己就能好。这里多说一句,因为被病毒感染后,人体可能不舒服,所以有一些药物被发明出来,减轻生病的症状。比如感冒的时候,减少咳嗽和流鼻涕等等。这些“减轻症状”的药物,不是真正“治疗疾病”的药物;自限性疾病没有药物也不需要药物“治疗”。另外这些药,基本也都是西药。自愈类的疾病种类之多,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感知。当人遇到这些自愈类的疾病,他去看中医,当然就有“疗效”了;他又不懂是“自愈”的,以为是中医的疗效了。2病其实没好,但是精神安慰让人觉得好点了另一类中医的疗效,就是“安慰剂”效应。人都是软弱的,尤其是病患之中。如果这时患者特别相信某种中医药,当他开始治疗时,他的精神上会获得安慰、鼓励,于是自我感觉病也好起来了。如果凑巧又是自愈性的疾病,那病人这种积极的心态,无疑会加快自身康复,就真的好起来;如果不是自愈性的疾病,病人这种积极的心态,首先会主观上认为自己好转了;其次病人会继续积极求医治疗,增加了康复的可能性3病其实没好,但“传说”的疗效让人信以为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说中医没啥效果时,总有人跳出来说他的亲戚朋友二大爷啥的,得了什么什么病,然后看了哪个哪个名医,立马就好了。如果你细问问他,这个二大爷到底是谁呢?他当时得了什么病呢?你能把他的病历拿出来看看吗?他开的药单能拿出来看看吗?当你一细问,保证他就回答不上来了。这是因为他可能也是听别人“传说”的。中医的“疗效”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这些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传说。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在历史传说中,中医有一些神医比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些近乎“神迹”的传说。但实事求是的说,历史上这些人物医术到底如何,我们现在甚至连他们的年龄都不知道(孙思邈),连他们的国籍都不知道(华佗,有一说是印度人)。中医的这些传说历史,都不是“信史”,只是“野史”而已。说白了,就是古时候的段子手编的段子!4这么多年的经验,中医总能蒙对几次“蒙对了”,也是中医的疗效之一。中医是基于经验的,张三生病涂了这个药好了,照猫画虎,李四生病涂了这个药,也可能好起来。但这种基于“经验”的治疗方式,特别粗糙,特别原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三千,治了小病,埋下大的隐患。比如中医用砒霜治疗牛皮癣,是有疗效,但是可能造成慢性砷中毒。但是古人不懂,只看见立竿见影的牛皮癣没几天好了,没想到过几年砷中毒发作,命都可能丢了。5西医负责疗效,中医负责功劳最后一种中医的“疗效”,是近百年才有的。就是明明是依靠西医治疗获得了积极的疗效,但是患者把它归功于中医。这种情况在妈妈群体最常见,比如宝宝得了支原体肺炎,一直咳嗽;很多妈妈其实连“支原体肺炎”都不懂的,她们只看到宝宝“咳嗽”,以为宝宝得的是“咳嗽病”。去医院,医生开了阿奇霉素;这些妈妈也不懂,反正医生让吃就吃吧。吃了一个疗程,宝宝咳嗽怎么还不好啊?!这些妈妈着急了,怎么办?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lczl/2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