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了怎么办还是针药并用显奇效

小编导读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患者不但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害,患者会产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还会常常感到疲劳,甚至对任何事情毫无兴趣,变得消极,对人生失去信心。您知道面瘫要怎么治吗?且看杨甲三教授如何针药并用治面瘫。

面瘫作为针灸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已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因其发病多由感受外邪,风寒侵袭阳明、少阳而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发为瘫痪。病性属实,病位在面。其辨证并不复杂,临床施治以祛风寒、通经络为法。中药可用牵正散。针灸选用面部阳明经和少阳经腧穴,并配以合谷等远端腧穴。杨甲三教授在早期的治疗中也是遵循这样的法则。

以后随着杨甲三教授辨证论治思想的逐渐形成,他对面瘫一病的认识与治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杨甲三教授在辨证时注意辨病程的内容。针对一个具体的疾病而言,虽为一病,但随着其发生、发展、结束,其病情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疾病也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应根据每一阶段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辨明其归属、病位,而后立法施治。

杨甲三教授根据面瘫的发病特点,将其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期。三期的辨治重点各有不同。

1.急性期

一般在发病的5~7天内。发病突然,常在晨起睡醒时觉面部一侧不适,漱口漏水,眼睛闭合不全,多数病人诉起病前或当时有患侧耳后疼痛,或患侧偏头痛,部分病人伴有耳鸣或耳堵不适。杨甲三教授根据面瘫在急性期的主要症状,认为面瘫在此期可辨为少阳风热为主。虽然致病之邪可有风寒风热之不同,但邪入少阳,少阳为阳经,风寒之邪侵袭少阳后容易随阳化热而成风热。实际在临床就诊的病人很多都伴有风热之症,如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浮数等。而从现代医学的认识来看,面神经起自脑桥面神经核,从脑桥腹外侧脑桥小脑三角区出脑并与前庭和耳蜗神经并行入内耳孔后单独进入面神经管,从茎乳孔出颅,其走行与少阳经分布相一致,说明面瘫病变部位在耳后,将面瘫急性期的辨治重点放在少阳经也是有道理的。面瘫的症状虽然表现为面部的肌肉瘫痪,但其初起之时病位却在耳后。

治法:清少阳风热。

处方:柴胡黄芩防风荆芥丹皮紫荆皮丝瓜络生甘草地龙僵蚕

若发病于夏季,暑湿为病,可加鲜藿香、鲜佩兰。湿热甚者加龙胆草。便秘者加生大黄。

方义:柴胡、黄芩专入少阳,清少阳之热,柴胡为少阳经引经药,可引诸药入少阳经;防风、荆芥为散风专药,可祛风邪;紫荆皮清热解毒;丝瓜络通络消肿,可减局部水肿,缓解对神经之压迫;地龙、僵蚕搜风通络,使少阳风散,经络畅通,则筋肉得以濡养而恢复活动。丹皮凉血清热,盖治风必治血,凉血以息风。暑湿之季,当加用清化暑湿之品,鲜藿香、鲜佩兰当为首选。

治法:疏散少阳风热,以手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处方:风池翳风完骨液门听会侠溪

方义:风池、翳风同属少阳经腧穴,风池又为阳维脉的交会穴,主治一切风邪侵袭之证,可祛风通络止痛。完骨穴在耳后乳突骨下,为病变之所,亦为少阳经穴,有疏散少阳风热之功。液门、侠溪分别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之荥穴,荥主身热,取之以清少阳之热。伴有耳鸣耳痛者,加用听会,以清风热,利耳窍。

2.恢复期

发病5~7天后,病情趋于平稳,一般耳后疼痛经急性期疏散少阳风热治疗之后症状缓解,症状以目不能闭、颊内存食、漱口漏水、面部肌肉感觉僵紧不适、鼓颊漏气、不能耸鼻为主要症状。舌红苔薄,脉浮缓。

病情进入恢复期,少阳风热已减,而以阳明经络不通为主,症状以面部肌肉弛纵不收、瘫痪不用为主要表现。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足阳明胃经行走于面部之前,其起于鼻,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可见阳明经走行部位恰为面瘫恢复期之病变所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脾主肌肉,阳明经气血充盛,上荣于面,肌肉得气血之养而活动自如。若阳明经为邪气所壅滞,气血不得行于面,肌肉失养,则瘫痪不用。因此,杨甲三教授将面瘫恢复期辨证重点责于阳明。

治法:疏通阳明经络,调气养血。

处方:葛根当归赤芍丹皮白芷地龙鸡血藤川芎黄芩炙甘草

暑湿之际,可加茯苓、白术。

方义:病在阳明,以调气养血为要,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旺则筋肉得以充养而瘫痪得起。葛根专入阳明经,生津养胃气,并为引经之药;白芷入阳明经,专通阳明之络;当归、鸡血藤养血脉筋肉;丹皮、赤芍凉血清余热,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调血通络,以带动诸药上走头面;地龙功专通络;黄芩清在上之余热;甘草调和诸药,补气和血。若病在夏季,暑湿之季,用茯苓、白术健脾运湿。

治法:调阳明经气血。以阳明经腧穴为主。

处方:地仓颊车四白颧髎牵正阳白迎香攒竹鱼腰丝竹空巨髎翳风合谷冲阳

以上诸穴可交替使用,根据面部肌肉瘫痪部位,在病变局部重点治疗。

方义:地仓、颊车、四白、颧髎、迎香、巨髎分属手足阳明经腧穴,又在病变局部,为局部选穴,取之以通经络,理气血,活肌肉。合谷、冲阳分别为手足阳明经原穴,系循经远部取穴,为同名经上下配穴,以调理阳明,疏通气血,使阳明经气通畅,气血得以循经上养头面,肌肉得气血之充则活动自如,瘫痪得起。

3.后遗期

一般经过积极合理治疗,面瘫可在1个月内获得痊愈。若1月之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则进入后遗症期,除可见恢复期的症状外,尚可见患侧面肌抽搐跳动,紧皱不舒,眼口同动之联带症状,或瘫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出现倒错。

此时,病情迁延不愈,病久入络,气血瘀滞,挟风扰动筋脉,肝血亏损,而见肌肉跳动或挛缩,为血虚风动之证。针对此期病程,杨甲三教授认为病不仅在阳明,且入内而及肝脾。

治疗时务必要养肝血,柔筋脉,健脾胃,搜风通络。

治法:养血柔筋,搜风通络。

选方:八珍汤加味。

当归白芍生地川芎茯苓白术党参炙甘草木瓜丹皮葛根蜈蚣全蝎

方义:四物汤补血调血,养肝柔筋,四君子汤健脾补气,脾主肌肉,脾气健旺则肌肉得养;木瓜入肝脾经,柔肝舒筋,可缓筋急挛动;丹皮凉血息风;葛根引诸药入阳明经,养胃生津解痉;风邪入络,必用虫类药之钻动通络,以搜经络之风,首选蜈蚣、全蝎。

在恢复期选穴的基础上加取足三里、三阴交以养肝脾,气海加灸以补气。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

杨甲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胡慧编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腰椎小关节紊乱你陌生吗
复杂肘关节脱位的诊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uhm.com/mtfx/8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